第883章建設中的巴黎
塞納河是巴黎的母親河,早在古羅馬時期,巴黎就依托塞納河而建。到了中世紀,巴黎逐漸形成了以盧浮宮為核心的放射狀的城市格局。為了方便出行,“太陽王”路易十四修建了一條平行于塞納河的道路,就是現在巴黎中軸線的雛形。
幾年前,法蘭西第一執政安德魯,為了炫耀自己徹底征服哈布斯堡王朝的文治武功,隨即下令在香榭麗舍街西面的中軸線上修建了凱旋門,同時將中軸線拓展加寬。
再加之,“巴黎春天”百貨公司的橫空出世,原本不過是巴黎民眾餐后散步的田園風光街-香榭麗舍街,最終變成了法國,乃至全歐洲最著名的商業街。
早在去年5月,當安德魯即將出征普魯士之際,時任警務部長(現任巴黎總督)的德馬雷,就告訴第一執政官,依照如今的發展速度,巴黎的總人口會在兩年之后的新世紀,達到一百萬之眾。
與此同時,巴黎的市政建設卻依然顯得嚴重滯后,那些在貧民窟生活的數十萬民眾不僅收入微薄,居住環境擁擠不堪、危險臟亂、嘈雜腥臭、流行病時有發生,更為嚴重的,各種惡性犯罪事件也是層出不窮……
就連警務部長富歇在從杜伊斯堡返回巴黎述職的時候,也向安德魯執政官報告了自己看到的糟糕現實。
“這些年來,環顧四周,巴黎已經讓人覺得面目全非。不斷擴大的城市充塞在陳舊的道路系統、公寓、房屋和通道之中,市民們摩肩擦踵,填滿了各個角落;
貴族和士紳的昔日住所成了工作坊和出租公寓,花園和庭院建起工廠和原料儲藏室,停放其中的馬車任其腐朽,不堪聞問,狹窄的街道突然涌進大批人潮,哥特式墓地也宣告客滿,重啟已被遺忘的下水道,但管線早已負荷不了,垃圾與惡臭堆到了鄰近鄉鎮。”
僅就在巴黎最令人詬病的交通而言,此刻仍在巴黎運行的實際上依舊是源自中世紀,主要服務于行人、轎子和馬車夫的街道體系。
毫無疑問的,這一體系顯然不適用于現如今人口已有大幅度增加的城市行人,以及城市里的載客馬車、貨運馬車,以及鐵路軌道。
當時,除了選擇道路迂回的大道或者碼頭沿線,要想在塞納河右岸從東到西直接穿城而過,幾乎是不可能。
至于作為城市中心的西岱島,還有外來移民為主的東部各區,更是顯得擁擠逼仄,致使疾病和瘟疫特別容易滋生。18世紀以來,巴黎已經二十多次遭受可怕的霍亂等致命瘟疫。
不僅如此,一些關注于勞苦民生的左派報紙,也在不停的告訴他們支持的國家議員,并在一份報告中提及:
“如今的巴黎就像一座大型的工廠,然而內部已朽爛不堪。那里人世間的疾苦、害蟲和疾病橫行四方,那里連光和空氣都難以穿通。
在這里,市政設施微不足道,城市顯得很骯臟、不衛生、散發著臭氣。所有人行道都被占用,街道滿是污泥,垃圾遍地。是的,巴黎是一個討厭至極的地方,植物不是枯萎就是死亡。
因為在這里沒有可以直接引用的清潔水源,至于燒開水,對窮人而言,屬于一種浪費的行為,那是外省運來的燃煤并不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