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安德魯手繪的草圖顯得太過于超前。那屬于兩百年后的6缸發動機,其復雜的結構和精密的設計,遠遠超出了當時的技術水平。
于是不可避免的,整個研發團隊在苦苦研究了三個月后,負責項目的總工程師菲利普·勒本,忍無可忍地找到了執政官,告之這玩意根本造不出來。
勒本拿著那張草圖,無奈地說道:“安德魯執政官,您給的這個任務,實在是超出了我們的能力范圍。這6缸發動機的設計,我們連圖紙都看不懂,更別說制造出來了。”
“好吧,你們先造一個單缸‘火鳥’吧!”
從諫如流的安德魯立刻降低了標準,他意識到自己的要求確實有些過高了,于是決定先從最簡單的單缸發動機開始。
他解釋道:“先從基礎做起,一步步來,總有一天我們會造出更先進的發動機。”
“事實上,燃燒氣缸的材料也有不小的問題。”跟隨總工而來的,還有一名叫標致的青年工程師,他再度提出一個棘手的難題。
這位標致工程師說道:“在承受高溫高壓之后30分鐘,很容易導致氣缸破裂。我們現有的材料根本無法滿足要求。”他手里拿著一塊已經破裂的氣缸殘片,那是他們在實驗中失敗的產物。
安德魯忍不住看了標致工程師一眼,這位年輕的工程師雖然資歷尚淺,但眼神中透露出的認真和執著,讓安德魯對他刮目相看。
安德魯隨即說道:“你去侍從室領取一份特別通行證,然后就可以前往盧森堡鋼鐵聯合體,在那里尋找一種適合制造氣缸的特殊鋼材。我相信他們那里有我們需要的材料,只要找到合適的鋼材,氣缸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于是,標致工程師帶著安德魯的期望踏上了前往盧森堡的旅程。他在盧森堡鋼鐵聯合體的實驗室里,經過無數次的試驗和篩選,終于找到了一種高強度、耐高溫的特殊鋼材。這種鋼材的強度比普通鋼材高出數倍,能夠完美地承受內燃機燃燒時產生的高溫高壓。
等到兩年之后,在科學院的協助下,勒本的項目組總算是“發明了”或說是“復原了”,世界上第一臺實用的煤氣內燃機。
這是一種無壓縮、電點火、使用照明煤氣的內燃機,熱效率約為4%。雖然與安德魯最初設想的40%熱效率相差甚遠。
這一成果在當時已經算得上是一個巨大的突破,它標志著人類在動力技術領域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不僅如此,那位叫標致的工程師似乎得到了安德魯執政官的青睞。安德魯不僅對他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還允許他將這臺內燃發動機安裝到一輛四輪馬車上,命名為“先鋒號”。
等到安德魯從柯尼斯堡回到巴黎后,就抽了一個下午時間,前往莫頓基地,近距離觀賞了那一輛“先鋒號”內燃汽車。
他站在“先鋒號”旁邊,仔細地觀察著這輛“汽車”的每一個細節。從發動機的構造到車身的設計,他都看得非常仔細。標致工程師站在一旁,詳細地向安德魯介紹著“先鋒號”的各項性能和技術參數。
至于隨后的乘車體驗,那簡直是災難性的。
這輛“先鋒號”內燃汽車的顛簸程度簡直與過山車不相上下,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每一次顛簸都像是要把人座位上彈起來,驚險刺激得幾乎要尖叫。
更糟糕的是,發動機不斷冒出嗆鼻的黑煙,濃烈的煙霧彌漫在整個車廂,幾乎讓安德魯把心肺都咳了出來。他一邊咳嗽一邊揉著眼睛,試圖透過模糊的視線看清前方的道路,但黑煙卻像是一堵墻,阻擋了他的視線。
僅僅是運行了3分鐘,向前行駛了一百米左右,這輛號稱世界上第一輛內燃機汽車就選擇了趴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