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章鎮壓蒂羅爾起義
1797年,法蘭西第一執政安德魯,與宣布戰敗的奧地利皇帝弗蘭茨一世共同簽署的《美泉宮和約》,就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將蒂羅爾伯國的命運推向了深淵。那是根據這份法奧和約,整個蒂羅爾將被轉讓給了法國的堅定盟友,巴伐利亞公國。
就在《美泉宮和約》簽署不到兩周,巴伐利亞的君主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就迫不及待的下令軍隊進駐蒂羅爾伯國,趁著奧地利軍隊撤離之際,一舉將這片土地納入自己的統治范圍。
蒂羅爾,這片位于阿爾卑斯山脈懷抱中的寶地,以其雄偉的山峰、清澈的湖泊和淳樸的民風而聞名。
然而,隨著巴伐利亞君主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軍隊進駐,這片土地上的寧靜與和諧被徹底打破。
馬克西米利安一世,這位野心勃勃的貪婪君主,為了能盡早收回支付給法國的,那價值數干萬法郎的“軍事管理費”,給國家帶來的財政損失,開始對蒂羅爾民眾實施橫征暴斂的政策。
很多的,各種花樣百出,聞所未聞的苛捐雜稅,就如同沉重的枷鎖,壓得蒂羅爾人民喘不過氣來。
民眾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他們渴望自由,渴望擺脫巴伐利亞的暴政。然而,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卻對此視而不見,甚至變本加厲地壓榨他們。在這樣的背景下,蒂羅爾人民的不滿情緒如同野火般迅速蔓延,一場轟轟烈烈的起義即將爆發。
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蒂羅爾地方議會的多位代表在集市上表達自己的不滿,卻被巴伐利亞軍隊無情驅趕,甚至遭到屠殺。
此時的阿爾卑斯山谷依然飄著小雪,霍費爾站在酒窖橡木桶上,手里舉著半截被踩碎的銀十字架。三十多個山民擠在酒窖里,呼出的白霧在冰涼的空氣中交織成網。
“上個月,這些土匪就在圣米迦勒教堂門口吊死了2個盜竊面包的孩子!”霍費爾的聲音像雪豹磨爪,“巴伐利亞人居然說我們繳納的羊毛稅里摻了鐵屑,硬要拆走教堂銅鐘抵債!”
酒窖外突然傳來馬蹄聲,掛在墻上的油燈劇烈搖晃。透過結霜的氣窗,人們看見20名巴伐利亞槍騎兵正在市集廣場上縱馬踐踏。一位裹著粗呢斗篷,來不及逃走的年邁老人,被騎兵的長矛挑起,裝滿乳酪的藤筐在鐵蹄下四分五裂。
“魔鬼!”鐵匠彼得抄起劈柴斧就要往外沖,卻被霍費爾死死按住肩膀。客桟主人沾著麥酒在木桌上畫出阿爾卑斯山的地形圖。
他隨后淡淡的說了一句“下個月的12日正午,鷹嘴崖。”
……
民眾的鮮血,不斷染紅阿爾卑斯山地下的這片大地,但反抗意志并未被壓制。安德烈亞斯·霍費爾,一個原本富裕的客棧主人、葡萄酒商和牛羊販子,目睹了這一切慘狀。他幫助了幾名苦難的同胞,心中對入侵者充滿了痛恨。
30出頭的霍費爾出生于1767年,他對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和天主教會極端忠誠,這種忠誠讓他無法容忍巴伐利亞的暴行。他開始在民眾中秘密傳播反抗的思想,蒂羅爾的起義正在悄然醞釀。
1798年6月,安德魯法國發動了蓄謀已久的普魯士戰爭,不久之后,俄羅斯帝國和英國也卷入其中,形成第二次反法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