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歐洲大陸的局勢一片混亂。在一些英國間諜的煽動下,過于沖動的蒂羅爾人民自以為抓住了這個干載難逢的機會,并在霍費爾的領導下,發動了一場轟轟烈烈反對外來入侵者的大起義。
必須承認,霍費爾是一位極具號召力的領袖,他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帶領著蒂羅爾的人民與巴伐利亞軍隊展開了殊死的搏斗。
起義軍在霍費爾的指揮下,展現出了驚人的戰斗力。他們利用蒂羅爾多山的高原地形優勢,與巴伐利亞軍隊進行周旋。
在1798年8月的戰斗中,起義軍憑借著對地形的熟悉,成功地擊退了8干名巴伐利亞士兵的進攻。這場勝利極大地鼓舞了蒂羅爾人民的士氣,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起義軍的行列。
同年的10月與12月,起義軍又在霍費爾的帶領下,連續兩次擊退了1.5萬、3萬巴伐利亞軍隊的進攻。
這三次勝利,如同三把利劍,刺穿了巴伐利亞統治的防線。蒂羅爾的人民在起義軍的保護下,終于擺脫了巴伐利亞的壓迫,解放了蒂羅爾。
在英國人的協助下,起義軍在解放家園之后,迅速建立了自己的政權。霍費爾作為起義軍的領袖,宣布效忠奧地利。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得到奧地利的支持,鞏固蒂羅爾的獨立。
驕陽融化著鷹嘴崖的積雪,霍費爾蹲在花崗巖掩體后,看著山下蜿蜒如銀蛇的巴伐利亞軍隊。他的手指撫過后背的前裝線膛槍,這是半年前,他用了20張黑狐皮從英國軍火走私販手里換來的。
但現在不用花錢購買了,那是慷慨的英國人已陸續為起義軍部隊送來3干支步槍,未來還會有更多的火槍大炮送過來。
“放!”三噸重的花崗巖從三百米高的冰瀑頂端轟然墜落。正在攀爬云梯的巴伐利亞士兵像螞蟻般被碾碎,猩紅的血順著冰棱滴落,在陽光折射下宛如燃燒的琥珀……
第三次勝利慶功宴上,霍費爾舉著英國送來的威士忌卻難以下咽。來自維也納的信使,很是局促的站在沾滿泥濘的地毯上說:“皇帝陛下認為……蒂羅爾從1797年開始,就不屬于奧地利的領土。”
下一刻,信箋上的哈布斯堡雙頭鷹印章在篝火中卷曲成灰。
此時的奧地利已經大變樣,皇帝弗蘭茨一世“意外病逝”,而繼位的弗朗茨二世不過是一名智力有問題的孩童,所以當下的國家權力,基本上都掌握在幾位極度親法的樞密院大臣手中。
因為畏懼安德魯法國的勢力,奧地利樞密院拒絕給予起義軍任何援助與承認。這讓霍費爾的希望落空,蒂羅爾的未來也變得充滿了不確定性。
不過就在這個關鍵時刻,英國再度向蒂羅爾起義軍伸出了援手。就如同法西兩國援助愛爾蘭天主教徒那般,央格魯-撒克遜人給予蒂羅爾起義軍大批的軍援,包括武器、彈藥和資金。這些援助如同一場及時雨,極大地增強了起義軍的實力。
毫無疑問的,英國的援助也引起了法國的警覺。安德魯開始密切關注蒂羅爾的局勢,他早就意識到,蒂羅爾的起義可能會對法國在歐洲大陸的戰略布局產生影響。
作為極具戰略眼光的領導者,安德魯根本不在乎蒂羅爾的歸屬,以及當地民眾的福祉,而是用于挑撥巴伐利亞與奧地利之間矛盾的工具。
因此,這位法蘭西執政官決定采取一種先揚后抑的策略,來應對蒂羅爾的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