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哲威也知不能逼迫太甚,現在唯一的指望便是巴陵公主,萬一將弟弟逼得緊了不肯找弟妹出面,那就萬事皆休。
一想到瀚海之地的荒涼苦寒,柴哲威便渾身哆嗦,這次回到長安,寧死也不肯再度北上……
御書房。
靠窗的地席上,李承乾居中、面向敞開的窗戶,可見微雨下庭院內蒼翠欲滴、枝葉搖曳的花樹,房俊、李勣、劉洎、李元嘉分坐兩側,中間案幾上放著略顯凌亂的一大摞奏疏,又有兩壺香茗,茶香氤氳。
李承乾喝了口茶水,指了指最上面一份翻開的奏疏,淡然道:“盧國公于姑臧城上書,說是開墾荒地、種植棉花等事宜已經完成,請求率軍回京、戍守京畿,諸位愛情以為如何?”
幾位大臣察顏觀色,便知道李承乾的心意,劉洎頷首:“左武衛乃十六衛之精銳,軍中皆關中子弟,長年累月駐扎河西恐人心思鄉、軍心浮動。安氏一族既已落罪,河西局勢穩定,是時候將左武衛調回長安,以穩軍心。”
他迫切希望程咬金回京。
李勣是個安分守己的,不肯與房俊對抗,導致如今房俊不僅在軍中一家獨大、只手遮天,甚至在文官之中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使得他這個中書令很是被動。
若是有程咬金這個“混世魔王”予以制衡,局勢還能穩定幾分。
如今朝野上下,能夠與房俊分庭抗禮、且愿意與其分庭抗禮之人,已經沒幾個了……
李承乾聞言,看向李勣:“英公何意?”
只要李勣也贊同,文武雙方極具威望的兩人予以支持,那程咬金回京就成定局。
按理說,李勣應該對程咬金回京樂見其成。
孰料李勣略作沉吟,緩緩道:“陛下明鑒,雖然安氏一族落罪,右驍衛也由牛進達接手,很快整編完成,但河西之地并不穩當。”
說著,看向房俊。
房俊取出一份密函,雙手呈遞給李承乾:“安西大都護裴行儉急報,大食國內軍隊行動異常,似有再度侵犯西域之可能,且與祿東贊暗中似有聯絡,河西局勢有變。”
李承乾吃了一驚,他也是看過兵書戰策的,知道一旦祿東贊與大食國勾結,不僅整個西域遭受戰火,河西也在敵人威脅之下,萬一河西戰局糜爛,甚至就連關中都要直面敵軍兵鋒……
也難怪房俊一直不遺余力的鼓吹西域之戰略地位無比重要,不惜耗費錢帛、駐扎數萬精銳,也要將西域牢牢掌控。
不過在看過裴行儉的密函之后,李承乾頓時放下心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