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祈安拱手回應:“卻有雅事一樁,正待諸位大展才情。”
言罷,他抬臂指向小院東墻,眾人目光隨之望去。
入目之處,是一堵尋常卻又別具一格的墻壁。這墻足有兩人高,墻面平整素潔,在日光的輕撫下,恰似一塊靜候文人墨客揮毫潑墨的巨大宣紙。
墻頂探出一座精致的飛檐,為白墻遮擋風雨的同時,也為其增添了幾分典雅韻味。
“諸位,此茶舍主人乃是一避世修行之人,托我告知眾位此墻用處。”少年聲音清朗,在小院中悠悠回蕩,“日后,但凡各位品茗閑談間,得絕妙詩句,皆可書于紙上,署名后交由茶社主人甄選出最佳。精心裝裱后高懸于此墻,供各位同好瞻仰品鑒。
上墻之人,茶舍會贈與免費品茶資格,以表敬意。
待這墻面布滿佳句之時,‘半日閑’會將眾位佳作匯編成冊,贈與每位上墻之人,以做紀念。
此外,若諸位心中有未完成的半闕詩詞,不妨也可寫下留于茶舍,說不得主人家能為各位覓得有緣人,為其續上絕妙下闋,成就一段詩壇佳話。”
眾人聽罷,先是一陣交頭接耳,繼而眼中皆泛起光亮。
一位世伯之子率先捧場,對林祈安贊道:“此舉實在妙極,我等整日苦讀詩書,今有這般風雅之地,豈能不施展一番?這背后之人實乃心思巧妙,定然才情非凡,我今日定然要會一會。”
一時間眾人紛紛附和,夸贊之聲不絕于耳。
立刻就有小二們為眾人呈上文房四寶,眾人便三五成群,圍坐于各處茶桌旁,皆是躍躍欲試。
有的已迫不及待地鋪開宣紙,揮毫潑墨,將心中的詩句一氣呵成;有的則手捧香茗,一邊輕啜,一邊與身旁好友討論著詩詞的平仄韻律、意境構思。
而后,一位面容和善的掌柜,帶著滿臉的笑意,招呼小廝為各位文人送上精致茶點,并告知今日開業,茶水點心全是主人家相贈。
學子們紛紛拱手相謝,品嘗著美味的茶點,感受著主人家的熱情。這茶點的美味,不僅滿足了他們的味蕾,更激發了他們的創作靈感,眾人恨不得立刻將這風雅之事告知京中知己好友。
閣樓包間內,因著林黛玉是閨閣小姐,二人并未開窗觀看,只偶能聽到一些隱約談話聲。
樓下,隨著眾人的創作熱情不斷高漲,一幅幅佳作應運而生。
這一張張書稿,被小廝收集了起來,由林祈安親自拿往包間。
他早先下樓接人時,便告知了妙玉此事,得她默許,這才將詩稿拿給她過目。
妙玉才情孤傲,皺眉看完,竟直接置于桌上:“不過是些尋常筆墨,堆砌辭藻,未見真意,著實無趣。”
她才情斐然,對詩詞評價一向略顯輕狂。
曾稱古人中自漢晉五代唐宋以來,皆無好詩。
只有兩句好:‘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
故此,自稱‘檻外人’。
林黛玉也好奇的拿起詩稿,歪頭品讀,后扔給林祈安,道:“也就和你一般水平。”
這兩個一個比一個嘴毒,倒讓林祈安略顯尷尬,不知如何答話。
妙玉見此,不覺輕笑,轉而拿起桌上自己與林黛玉方才所連詩詞,親自謄寫一番呈給林祈安。
“就這個吧,往后要都是這樣的詩詞,那面墻還是空著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