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場之內,安靜得落針可聞。所幸今日日光極好,畢竟縣試考試是不許使用蠟燭的。
第一題是“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這是一道八股題,出自《孟子》,意思是自己戕害自己的人,無法和他談論出有價值的言語;自己拋棄自己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價值的事業。
林祈安神色從容,將題目抄錄下來,隨后靜靜閉目沉思。
第二個兵丁舉著考題貼板,寫的是五經題。
五經題一共五道,易經,春秋,禮記,詩經,尚書各一道,考生們各取本經抄錄下來作答。
第三個貼板上,則是五言八律詩一首。
考場之中,一些頭腦靈活的學子已然開始奮筆疾書,也有像林祈安這般謹慎之人,還在謹慎思索破題之點。
主位之上的江縣令,目光緩緩環視一周,見眾人皆是一臉嚴肅,他默默端起茶盞,輕啜一口,可實際上,他內心并不比考生們平靜多少。
若是吳縣治下的學子能夠登上黃榜,對他的政績考核可是大有益處。
這些年,上面對于科考抓得愈發嚴苛,所謂官大一級壓死人,知府的命令一道接著一道下到各處縣衙,嚴令本次各縣鄉試,務必選拔出真才實學之人。
江知縣哪敢有絲毫輕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出了一道四平八穩的題,目的就是要測試出學子們的真實功底,勢必要在這數千名學生里,選出五十位能為他爭得臉面的人,送去參加府試。
縣試第一場足足有一天時間,一般人都能完成三道題。
但要是換成鄉試,一天要做七道題,恐怕就沒多少時間讓人細細思考了。
很多人覺得考試能否被錄取,關鍵在于自己能否寫出一篇好文章。然而,文無第一,好文章由誰來判定呢?自然是坐在上位的縣令。
這好與惡、取與不取,全在主考官的一念之間。
大雍朝縣試是要糊名的,林祈安了解到,這位江知縣任職期間,行事極為穩健,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功績,只能算兢兢業業,從未出過任何大的差錯。
平日里理政,規規矩矩,為人本分且怕事,他本就是從“小鎮做題家”一步步考上來的,從他出的第一道題便能瞧出端倪。
林祈安當下提起筆,蘸了墨,思緒也如同這墨汁一般,在稿紙上緩緩鋪陳開來。
破題之句,他花費了最多的時間,力求穩健。
一旦題目破開,之后的思緒便如同潺潺流水,源源不斷。隨后的承題、起講之句,進一步加深破題思路。思緒翻飛間,堯舜事跡、圣人品德皆躍然紙上,從“自暴自棄者之言語與行事”,論述到“如何維持本心”,進而得出君子為人處世之道。
等將思路完整地寫在稿紙上,再一字一句慢慢謄抄到考卷之上,林祈安手腕沉穩,絲毫不心急。往日抄書磨煉出的性子,在這一刻,專注力達到了頂峰。
他自幼練就的科考專用“館閣體”,橫豎撇捺精準到位,字與字間距勻稱,工整肅穆,毫無多余墨跡與涂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