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中就曾經記載過公共廁所:在道外設屏,以三十步為周長,
墨子當年之所以修建公廁,主要因為守城關鍵之時,將士們不能擅離職守,如果隨地大小便,時日一長,不但環境受到污染,最重要是會傳播疫病。
這樣不需要敵人狂攻,防守一方就因為疫病而不攻自破了。
史書中經常會看到,防守方在堅守城池之時,突然出現了大規模疫病,從而城防被敵軍攻破的場景,許多人認為是天災,其實很多時候乃人禍,就是因為守將疏忽并沒有及時處理衛生情況,導致疫病橫生。
比較著名的就是原本歷史中的黃武二年(公元223年),魏國派遣大將曹真、夏侯尚、張合三路圍攻已經落入東吳手中的江陵城,曹丕甚至親自到宛城駐守,為其聲援。
當時的江陵城雖然被關羽打造得固若金湯,但是朱然卻沒有如同墨子一般為將士們開鑿臨時的公廁,導致一半以上的士卒橫生疫病,無法參加戰斗。
反而曹真等人不但筑起土山,又挖掘地道,建立箭樓逼近城墻,箭如雨下,江陵城的將士們都驚恐失色。
即使如此,朱然仍然毫無懼色,他鼓勵士卒,依靠江陵城的固若金湯,沒有露出絲毫的破綻,甚至還派遣將士偷襲了魏軍的軍營。
魏國軍隊見到當年被關羽打造得如銅墻鐵壁一般的江陵城,難以攻破,在圍攻了快一年后,方才撤走了大軍。
朱然因此戰威名震撼曹魏,被改封為當陽侯,此戰許多人看到了朱然治軍有道,防守有方,荊州重鎮當年被關羽打造得固若金湯,很少有人關注疫病的起源。
如果朱然也如墨子一般在防守之時,大規模建造公廁,或許就能避免疫病的發生。
其實漢代開始,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社會秩序的穩定,以及商業的發展,特別是像長安、洛陽這樣的大型城市,已經出現了都廁。
都廁意思就是大廁所或是公共廁所,朝廷甚至還安排專門的人員進行看守,傳聞淮南王劉安因為年輕之時得罪神仙,被罰謫守都廁三年。
這雖然記載于神話傳說中,但是可見都廁在西漢已經頻繁出現于京城或是大型城市之中。
不過,都廁雖然出現,卻并沒有得到大規模推廣,畢竟建造、維護、安排人看守以及糞便堆滿之后,還要安排人清掃,這一連串的工作量皆是不小,所以漢朝也只在都城以及一些繁榮的大型城市才建有都廁。
其他縣城或是鄉村還是以先秦時候的糞坑為主。
唐宋兩朝經濟高度發展,唐代實行商業坊市制度,宋代更是出現了夜市,百姓上街的機會大大增加,公廁的需求自然與日俱增。
宋代甚至出現了許多私人蓋的廁所,不但對所有人開放并且完全免費,這樣做的目的自然在于收集糞便。
城市中的富戶會將收集到的糞便賣給鄉下的農戶賺取錢財,而農戶又能得到大量的肥料用于種植,這樣形成了一個完美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