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明清開始,公廁大面積減少,甚至清朝的京城多次出現“京師無廁”這樣的記載,有的公廁還要收取費用,不能不說,這是一種歷史的倒退。
近現代文明的一個標志就是城市地下管道的鋪設,建造了下水道系統,不僅改善了公共衛生,抑制了疫情的傳播,也為后來的綜合管廊建設奠定了基礎。
劉辯之所以要在幽州開始興建公共廁所,原因有三。
其一,幽州目前治下的諸郡已經沒有戰事,而且前些年劉辯沒有來到幽州之時,在劉伯安的治理之下,雖然不敢說“朝會不華,路無醉人,百姓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但是確實劉虞在幽州深得人心,其余州郡歸附者不計其數,幽州落草為寇的幾乎沒有。
所以劉辯把提高治下諸郡的衛生水平提上日程,合理的公廁布局與良好的衛生條件能夠減少隨地大小便等不文明行為,有助于控制疾病傳播,維護公共環境衛生,保障百姓健康?。
其二,因為來敏從益州的行商處買到的大量占城稻種子,幽州方面已經開始種植這些水稻了。而占城稻的種植需要大量的肥料,如果讓一些商人嗅到了商機,提前屯到大量糞便出售,不但影響各縣城的衛生情況,可能滋生疾病的傳播,還讓政府方面掏錢。
如此一來,不如自己修建公廁,在提高衛生水平的同時,還能解決水稻的肥料問題,豈不是一舉多得。
其三,公廁的看守、維護以及糞池的處理也無須政府花錢雇人,雖然幽州方面輕徭薄賦,但是并不意味已經取消了徭役。
徭役依然是這個時代懸在每個百姓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公廁的看守、清潔、維護以及糞池的處理都可以交由徭役們來負責,只需要每個縣城設置一個官員監督即可。
百姓們的徭役如果能在本地完成,而且是沒有多少危險的徭役,對于百姓來說也是一大利好。
要知道歷朝歷代,無數百姓死在了徭役的路上以及累死在徭役的繁重活計上。
劉辯在拍板此事之時,還有中原來的儒生以這是勞民傷財的事情,不宜如此大興土木。
劉辯直接反駁道:“公廁的修建是我們幽州政府自己的建筑團隊,有何勞民之事?至于傷財,剛開始確實需要政府的資金投入。
但是一年之后,光是公廁產生的肥料就能讓我們回本,何況此舉不但能解決幽州的衛生問題,百姓的出行也更加方便。
薊縣未來注定是北方的商業大都市,會吸引更多的來往行商,也為他們提供了便利。”
劉辯其實并不喜歡儒生,確切的說應該是那幫只會空談,不能做實事的腐儒。
像盧植這般名聞天下的大儒,武能提槍上馬,指揮大軍征戰天下,文能治國安邦,成為天下士人們的首望,劉辯還是非常歡迎的。
如果盧植并非生在東漢最昏庸的桓、靈二帝時期,少說也得出將入相,位列三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