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夔也勸說道:“雖然漢室衰弱,但是我們沒有朝廷的命令公然進攻沛國譙縣,亦會落人口實。
何況兗州刺史曹孟德為國家討平汝南賊寇,乃是順應天命,我們又有什么理由出兵譙縣呢?”
何夔出身陳郡何氏,曾祖何熙在漢和帝年間歷任御史中丞、司隸校尉、大司農,并且代理車騎將軍一職。
何夔叔父何衡,官至尚書,因為黨錮之禍,直言所諫,而被下獄,成為士族之中的英雄人物。
何夔的堂姑乃袁術堂兄山陽太守袁遺的母親,與袁術亦有親戚關系。
幾重身份下來,袁術非常敬重對方,故而對于何夔的勸諫非常重視。
“叔龍(何夔)既然認為我們不應該出兵譙縣,那應當攻打哪里?”袁術原本的怒火漸漸平定下來后,沉聲問道。
“我與寇、耿二位將軍意見一致,我們現在應該守住南陽、汝南,然后發展農業,降低稅賦,減少百姓的負擔。
上天佐助的是順應天意的人,百姓幫助的是取信于民的人,失去正道的君主,親戚都要背叛他,窮兵黷武的諸侯,會被天下人唾棄。
現在南陽、汝南的百姓對于公路您的評價并不太好,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挽回民心。”何夔肅然的說道。
華歆隨后也趁熱打鐵的勸諫道:“袁公討伐董卓得到天下士人與百姓的認可,但是現在治下的百姓,過得并不安定,我們不能讓本地的百姓怨聲載道,從而影響袁公的名聲。”
“罷了,就依諸位之意,按兵不動,發展內政,暫時就讓曹阿瞞這小子得意一陣子,此仇我袁公路將來必報!”袁術雙目微微一閉,雙拳緊握,似有不甘之色。
袁術的腦海中浮現出曹操嘲弄的笑聲,那抹笑意比雷雨之中,劃過天際的閃電更加刺目。
…………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十月初四。
大漢王朝北方的蒙古高原上,殘余的東胡部落差點被滅,危急之時,投靠他們的鐵木真帶領麾下的“四駿”與“四獒”組織起東胡敗軍,擊退來犯的敵人,挽救了風雨飄搖的東胡部落。
自此開始,鐵木真等人取得了東胡族人的完全信任,加上他們卓越的才能,開始在東胡部落擔任重要的職位。
蒙古高原東起大興安嶺地區,西至阿爾泰山,北臨俄國境內橫穿貝加爾湖的雅布洛諾夫山脈,南界為陰山山脈。
包括今天的蒙古全境,內蒙古部分地區,以及俄國南部地區。
如今大漢王朝北方的蒙古高原上,族群數量不少。
鮮卑、烏桓、北匈奴、丁零、堅昆、東胡、扶余、康居、烏孫、呼揭、高句麗等勢力皆有族群在此繁衍生息。
有些族群又并非只有一個部落,像曾經統一又分裂的鮮卑,就有段部、拓跋、宇文、慕容、軻比能部等比較強勢的部落,且互相攻伐。
除了拓跋部落遷徙到了河西走廊,軻比能部屬于中部鮮卑,內附大漢外,其余三部鮮卑都位于蒙古高原東南,也就是大漢遼西、遼東的北部。
烏桓則是除了少部分族人依然生活在烏桓山外,大部分人也進入到了漢朝的東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