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漢安帝開始,扶余國時而歸附,時而反叛,掠奪遼東諸郡,令遼東的百姓非常頭疼。
東漢末年時,扶余國達到其歷史的巔峰,有軍隊八萬人,西攻東胡,東壓挹婁,南掠玄菟郡與遼東郡,稱雄蒙古高原東北,不可一世。
烏孫國位于大漢王朝西北,其領土只有東北部分區域位于蒙古高原上,但是烏孫國卻是連接東西方草原交通的最重要國家之一,是大漢王朝經西域進入中亞或是歐洲的必經之路。
烏孫國的西部與康居接壤,東南是西域長史府,北部是小國呼揭國。
東漢中期,罷西域都護府,十余年后,成立西域長史府。
長史行都護之職,治所在柳中城。
早在西漢初年,烏孫人與月氏人共同生活在祁連山附近,以游牧為主。
后來兩大部落為了爭奪領地,發生了戰爭。
烏孫部落戰敗,族長被殺,其子獵驕靡年幼,在族人的護送下,北逃至匈奴。
當時正是匈奴冒頓單于威震大漠之時,獵驕靡被匈奴冒頓單于撫養長大,后來在匈奴人的幫助下,擊敗月氏人,重新占領了故地,并向西攻下了伊犁河流域。
戰敗的月氏人南遷到了帕米爾高原附近,烏孫人在新任族長獵驕靡的帶領下,在伊犁河流域建立了烏孫國。
因為獵驕靡從小由匈奴單于撫養長大,他們的立國亦是在匈奴人的幫助下完成,烏孫國從立國之日起,就成為了匈奴人的屬國。
隨著時間的流逝,匈奴人在大漢王朝的威壓下,漸漸由盛轉衰,而烏孫國因為伊犁河流域廣袤的資源,變得日益強大起來,漸漸擺脫了匈奴人的控制,不再是對方的屬國。
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各國,拜見烏孫國王后,請求對方與大漢聯盟,一起出兵進攻匈奴。
烏孫國王當時不了解大漢王朝,于是派遣使者跟隨張騫一同拜見漢武帝。
使者見識到了大漢國力強盛,威壓四夷,最終促使大漢與烏孫國聯盟,漢武帝將宗室女子下嫁給烏孫國王。
東漢明帝時期,設立西域都護,并任命耿恭為戊己校尉。
耿恭到達西域后,向西域各國宣傳大漢威德,烏孫國王請求成為大漢的屬國,派遣使者獻上西域名馬,并派遣子嗣來到大漢成為人質。
烏孫國這些年一直比較親近大漢,即使因為漢朝干涉烏孫內政,致使烏孫國爆發內亂,他們也沒有出兵攻打漢朝邊疆。
烏孫國北邊的小國呼揭國,其領土在阿爾泰山南麓一帶,實力非常弱小,在蒙古高原諸國之中,屬于墊底的存在。
只是因為其地理位置比較偏僻,領土資源貧瘠,才得以存活下來。
原本歷史中的三國末期,小冰期使得北境不太適合生存,呼揭人也開始內遷進入華夏。
西晉末年,他們融入到了羯族之中,后來跟隨石勒建立了后趙政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