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高句麗見到漢王朝政治腐敗,外戚宦官干政,諸侯割據嚴重,地方豪強屯集私兵,百姓生活困苦,一副天下將要大亂的樣子,心思又開始活泛了起來。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公孫度在同鄉徐榮的舉薦之下,擔任了遼東太守。
公孫度曾經在擔任玄菟郡佐吏期間,熟知高句麗善于搖擺的歷史。
于是在上任之后沒有多久,向東征伐高句麗,大勝之。
自此之后,高句麗徹底成為遼東的屬國,公孫度擴張海東期間,高句麗國王伯固畏懼公孫度的殺伐果斷,派遣軍隊聽從公孫度的調度。
公孫度治軍有方,迅速平定遼東郡、玄菟郡內的不服勢力后,又將遼東郡一分為二,分別為遼西和中遼兩郡,分設太守之職,自封為遼東侯、平州牧,開始不聽大漢朝廷的命令。
公孫度甚至出行時坐著皇帝才能坐的鑾駕,帽子上懸垂著九條玉串,以頭戴旄帽的騎兵為羽林軍,儼然一副不將漢王朝放在眼里的態度。
…………
康居國位于烏孫國西部,康居人與大月氏人屬于同種。
在西漢宣帝年間,匈奴爆發內亂,五單于并立爭奪霸主之位。
郅支單于看到呼韓邪單于在漢朝的支持下實力大增,于是謀求向西發展,當時康居正和烏孫爆發戰爭。
康居王立刻迎接郅支單于的部隊來到康居國,將他們安置于康居與烏孫國的邊界處,然后聯合郅支單于對付烏孫國。
一度打得烏孫國的軍隊節節敗退,搞得烏孫國西部千里空無人煙。
郅支單于向東攻打烏孫國,又逼迫康居國支援錢糧,向南又勒索大宛國,甚至還斬殺漢朝的使者。
郅支單于的所作所為徹底激怒大漢王朝,漢王朝立刻讓西域都護派兵攻打郅支單于。
這些年西域諸國都被郅支單于壓迫太狠,紛紛出兵或是支援錢糧聲援大漢的部隊,烏孫國甚至借道讓漢軍通過。
大漢的軍隊經過烏孫國進入康居后,大破郅支單于的匈奴軍,并斬殺郅支單于。
郅支單于被漢朝剿滅后,康居國在西域的勢力并沒有受到影響,反而因為沒有郅支單于匈奴部隊的掣肘,他們的勢力大增,一度向西擴大到了中亞地區。
漢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北匈奴被漢王朝的軍隊擊潰,鮮卑人在蒙古高原迅速崛起,北匈奴被迫西遷至康居,與郅支單于的殘部會合。
在北匈奴西遷浪潮的沖擊下,康居人不是對方的敵手,只能南遷到錫爾河附近,以此來躲避匈奴人。
漢安帝元初六年(公元119年),西遷康居的北匈奴不甘被大漢所迫,向東攻陷了西域都護府所在的伊吾縣,殺死了漢將索班。
為了對付西域的北匈奴,漢朝任命班勇為西域長史,屯兵柳中城。
班勇抵達柳中城后,發步騎萬余人,向西攻打北匈奴呼衍王。
北匈奴大敗,兩萬余北匈奴投降,呼衍王帶領殘部繼續西遷到了西亞與東歐地區。
北匈奴徹底在西域除名后,康居人返回自己昔日故地開始重建家園。
因為康居國與大漢王朝中間隔了烏孫國與一些西域小國,基本上與漢王朝沒有爆發過沖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