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期多次爆發疫情,“醫圣”張仲景小時候就是見到疫病流行,很多人死于非命,以至于“生靈涂炭,橫尸遍野,民不聊生,慘不忍睹”。
而官府卻自顧不暇,不但不幫助百姓渡過災難,反而爭權奪利,互相爭斗,進而引發戰爭。
張仲景作為世家子弟,卻厭惡大漢的官場,立志學醫治病,以求拯救世人。
曹操南下荊州,爆發的那場著名的赤壁之戰,就是因為自己軍中疫情橫生,最終導致有生之年沒能一統華夏。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那場席卷整個華夏大地的瘟疫之中,不但曹魏建安七子之中的五人全部因病去世,東吳最偉大的戰略家魯肅同樣沒能幸免于難,年僅二十九歲的江東虎將凌統同樣因此疫病而英年早逝。
河內溫縣司馬防的長子,司馬懿的大哥司馬朗也因為疫病死于居巢的曹魏軍中。
這一年曹植在自己的著作《說疫氣》里記載道:“建安二十二年,各地爆發的疫病嚴重程度前所未有,強烈的疫病不斷蔓延與傳染,家家戶戶都在經歷喪失親人的痛苦。
只要出門在外,哀嚎的哭泣聲不斷傳入自己的耳中,有的甚至全家人都病死。更有甚者,全族人都被傳染死于疫病,連收而葬之的親人都沒有了。
而遭遇這些疫病的卻大多都是粗衣惡食、荊舍蓬門的貧苦百姓啊!
想想那些華堂玉食、貂服厚褥的富貴人家,卻很少有人患病,這是陰陽失衡,寒暑錯位所致!”
貧困的人因為飲食太差,遠遠不如富貴人家,自然抵抗力低下,容易患病的概率遠高于富貴之人。
而且富貴之家,房子又大又多,患病之人還能隔離開來慢慢治療。窮困之人,患病后,家里沒有多余的房子用于單獨居住或是隔離,時間一長,自然全部都會被傳染。
東漢末年,要面對的不只那些有野心有壯志的諸侯們,還有北方胡馬南下的游牧民族,小冰河期帶來的氣候變化與各種天災,以及攜帶病毒的草原鼠!
…………
烏候秦水河畔,慕容鮮卑的族長親自帶領族人迎接了前來的軻比能部落。
按照之前談好的約定,他們將自己部落生活區域的北部劃給了軻比能部落,作為對方暫時的棲息之地。
慕容鮮卑領地的一處帳篷內。
慕容族長接待了以軻比能為首的中部鮮卑的領導人集團,慕容恪與慕容垂自然也在其列。
受東胡部落的歷史影響,以及草原文化的熏陶,這個時代鮮卑人的居住形式主要是帳篷與半地穴式房屋。
一直到了北魏時期,拓跋鮮卑在華夏北方立國后,建都平城,國家機制逐漸形成,城市建設、苑囿修繕逐漸完善。
仍然有很大一部分鮮卑人,居住習慣依然深受游牧文化影響,他們長期采用帳篷與房屋相結合的居住方式。
“非常感謝慕容族長為我們部落的族人騰出廣袤的領土居住,讓族人們暫時有了棲息之地。”剛一坐下,軻比能微微一抱拳,鄭重的說道。
“如今慕容鮮卑與你們乃是盟友,提供合適的居住區域,自然是我們的責任,只是……”慕容鮮卑現任族長慕容廣有些欲言又止的說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