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夔也同樣疑惑的說道:“聯合陳王劉寵,徐州牧陶謙同時出兵,是不是有些小題大做了。縱然張角手下大將韓信這幾年未嘗一敗,不過是擊敗境內的盜匪與山越等勢力,他當初能占據淮南靠的是出其不意的突然襲擊。
進攻我們汝南郡潁河以東,主要原因是我們的主力在潁川郡與董卓的部隊相持。
而且我們聯合劉寵、陶謙,需要付出的錢糧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否則也無法打動對方。
即使我們南陽、汝南人口眾多,富甲一方,也經不起如此折騰啊。”
何夔雖然比較欽佩耿弇、寇恂的軍事水平,但是仍然覺得只憑他們自己的軍隊,也能將韓信在汝南的軍隊消滅殆盡,即使無法全殲對方,也能將他們趕出汝南。
難怪何夔有如此疑問,雖然原本歷史中,他是后來的曹魏重臣,歷任尚書仆射,太子太傅,但是卻并不擅長軍事與戰略,他的主要能力是治理州郡,政治水平頗高,軍事水平頗為一般。
長史楊弘亦說道:“何叔龍所言極是,我們如今的兵力,擊敗張角留守汝南的軍隊綽綽有余,何須費錢費糧的聯合陳王劉寵與徐州牧陶謙同時出兵?”
耿弇、寇恂頗為無奈,他們知道如今鎮守汝南以東的韓信,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協助劉邦,擊敗西楚霸王項羽,建立漢朝,被劉邦欽點“三杰之一”的那位韓信。
但是以袁術、何夔等為首的謀士武將們并不不知道。
他們又不能言明對方的真實身份,說出來誰會信呢?只會把他們二人當成傻子一樣看待。
寇恂微微一抱拳,上前說道:“孫子云‘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這是孫子兵法中的核心思想,即要先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然后尋找機會戰勝敵人。
任何的戰爭都沒有絕對必勝之策,良好的計策以及戰前的廟算,只能增加獲勝的幾率。
如果有陳國和徐州自北方與東方夾擊敵人,不但能增加我們獲勝的可能性,還能最大限度的減少我方軍隊的損失。錢糧每年都能產出不少,而兵源的損失,特別是老兵的損失,那是數年才能培養出來的!
至于梁國,地處中原核心地帶,被沛國、陳國、兗州三面包圍,與我們南陽、汝南并不接壤。
拿下梁國對我們并沒有什么好處,反而因為地處中原腹地,被其他諸侯進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相反,張角占領的淮南地區,不但是產糧大區,他也并非朝廷任命的刺史、州牧,我們進攻張角,乃是站在道義的一方。
那時,想必淮南境內,忠于大漢王朝的豪族或是世家,以及不滿張角的勢力,也必定會暗中相助。”
何夔、華歆等人聞聽寇恂的解釋,露出若有所思之色,似乎被對方的解釋所打動。
反而袁術仍然搖頭說道:“我們占據漢王朝人口最多的南陽、汝南二郡,麾下帶甲十余萬,何懼張角、韓信這樣出身寒微之人?
淮南之地,自然非我莫屬,但是梁國我亦不會放棄。
我意已決,這次我會親自帶兵討伐韓信,到時候,麾下將士必定浴血死戰,何愁敵人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