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攸貪財不知收斂,在官渡之戰爆發后,仍然讓后方的家人收取賄賂,被坐鎮后方的審配全部抓起來,許攸因此大怒,憤而投靠了曹操,并獻計奇襲烏巢的計策,扭轉了官渡之戰的結局。
好在隨著樂毅、廉頗的加入,以及郭圖、許攸的意外死亡,讓中原士族與河北士族之間,有了以樂毅為首的第三方勢力的緩沖。
樂毅自然知道兩大派系的爭端,他則在中間起到了潤滑調和的作用。
…………
逢紀見到田豐贊同樂毅的提議,立即獻計道:“樂將軍雖然言之有理,但是我們還是要做兩手準備,一旦公孫瓚有攻克廣昌縣的趨勢,他們的主力大軍皆在中山國內,其余諸郡空虛,我們可以派遣大軍奇襲河間郡,斷其歸路。
如此一來,他治下的數郡就將一分二位,彼此首尾不能相顧。”
“不可,公孫瓚是朝廷冊封的冀州刺史,如果在對方沒有謀反的情況下,我們進攻公孫瓚治下的郡縣,那會成為眾矢之的,袁公這些年積攢下來的聲望也會付之東流。”沮授立刻阻止道。
逢紀心中大怒,每次自己提出一些建議,總有河北士族站出來反對自己,但是沮授此言確實有理,他竟無言以對。
逢紀于是目視荀諶,希望他站出來替自己解圍。
其實荀諶一直以來非常反感派系之間的斗爭,原本歷史中的袁紹集團,可以看見逢紀總是不滿田豐和沮授,與審配也有私怨。
郭圖與沮授總是互相嘲諷,審配對許攸的貪婪一直頗有微詞,河北三位士族田豐、沮授、審配與中原三位士族郭圖、逢紀、許攸之間一直互相不滿,卻幾乎沒有看到荀諶與河北士族之間爆發矛盾。
荀諶輕嘆一聲,正要出面打圓場,沒想到樂毅已經看出了兩大派系的針尖對麥芒,立刻站出來說道:“逢兄與沮兄之言,皆是金玉良言,沮兄是站在大義名分的角度考慮問題,逢兄則是站在軍事戰略的角度考慮問題,本身并無對錯。
末將認為,我們可以在逢兄的建議上,延伸一下。
當初公孫瓚為何會占領袁公的渤海郡?不就是青州盜匪集團北上入侵渤海,公孫瓚打著剿匪的名義進攻渤海郡后,將其占為己有。
如果公孫瓚能攻下廣昌縣,我們亦能打著剿匪的名義進入河間郡。”
荀諶見到樂毅出來打了圓場,立刻說道:“樂將軍此計,友若(荀諶)亦贊同。”
其實樂毅心里非常清楚,公孫瓚擅長的是野戰,要進攻易守難攻的廣昌縣,除非發生奇跡,否則能攻下的可能性非常低。
…………
一日后,公孫瓚派去勸降的使者鼻青臉腫的跑了回來。
原來廣昌縣的三位首領不但不愿意投降,還將公孫瓚派去的使者毆打了一頓,以此來羞辱公孫瓚。
公孫瓚大怒,本想立刻派遣大軍進攻廣昌縣,被關靖阻止后,他們派遣刺客秘密潛入廣昌縣內,試圖刺殺郭大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