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徹的諫言從歷史、人性的弱點、功業等多個方面向韓信建議道:“秦皇剛剛駕崩之時,天下大亂,英雄豪杰之士自立為王者不計其數。
他們振臂一呼,天下云集響應,各地百姓像云霧一樣會合,像魚鱗一樣錯雜積聚,像疾風一樣迅速興起,他們當時只關心何時滅亡秦國。
現在秦國早已經消失在歷史洪流中,楚漢之爭已經數年,項王攜巨鹿之戰破釜沉舟,滅亡數十萬秦軍的威勢,宰割天下,所向無敵。
然而在京索之間受阻,臨近西山卻不能前進。漢王依靠山河之固,雖一敗再敗,卻死死拖住項王,兩敗俱傷之勢非常明顯。
他們倉庫中的糧食消耗殆盡,治下的百姓誠惶誠恐,不知該歸順于誰。
依我之見,除非有天下之圣賢出世,否則雙方很難分出最終的結果。
而您正是這樣圣賢之人啊!漢王與項王的命運已經掌握在您的手中,如今將軍雄踞北方,幫助漢王則漢王會取得最終的勝利;反之,如果相助項王則最終的勝利亦會屬于項王。
但是在我看來,無論您相助哪方,最后的下場必定悲慘。
因為您的武略與智慧已經足以讓任何的君王感到害怕。
您北出漢中,還定三秦,渡過西河,俘虜魏王,攻下井陘,除掉陳馀,破趙滅代,降服燕國,渡過濟水,平定齊國七十余座城,向南挫敗楚國二十萬大軍,斬殺項王麾下最強戰將龍且。
您所取得的功業天下無雙,武略世間無二,官職已經到了封無可封的地步了!
大夫文種就是前車之鑒,他助越王勾踐稱霸于中原,功成名就卻慘遭殺害。
俗話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您的威望已經超過了天下所有人,足以與漢王、項王相提并論。
歸順楚國,則項王不信任您;相助漢軍,則漢王害怕您。處在人臣的地位,而有高于天下的名望,我實在為您擔心啊!
現在的最好的結果就是自立為王,與漢王、項王三分天下,這樣就能達到一個平衡,誰也不敢主動發起進攻。
憑您的賢達圣明,麾下又有精銳之師,只要占據齊地,向北控制三晉之地,擊破燕國,出兵其余空虛之地,平定后方,順應民心,則天下不難獲取。
楚、漢之間的仇恨遠遠超過于我們,他們一旦再次發生戰爭,我們就能以天下蒼生為念,出兵平定他們的爭斗。
那時你已經占據整個華夏北方,天下又有誰敢不順從呢?
那時候,以恩德安撫諸侯,讓百姓安居樂業,禮賢下士,招攬天下有能力之人為自己效力,必定所有諸侯都會前來朝拜您。
正所謂‘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
然而蒯徹非常有先見之明的見解被韓信拒絕了,在這一刻,韓信的最終命運也已經注定。
滄海桑田,斗轉星移。
四百年的時光匆匆流逝,蒯徹也成為荊襄豪族蒯氏的先祖。
他的后人中,在這一代倒是出了兩位善于謀略的大才,只是如今這個時代,能否讓他們重現當年先祖蒯徹的風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