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商雖然是朝廷任命的武威郡太守,官職在張猛之上,奈何本郡官吏與地方豪族完全不買他的賬,他實際上在武威郡并沒有多少權力。
李牧平定武威郡后,地方豪族一起歸附,對于武威郡太守邯鄲商來說,絕對是一件好事。
因為馬騰是朝廷任命的涼州刺史,絕對不會放任這些地方豪族與本地官吏架空他這個武威太守的權力。
原本歷史中,邯鄲商與張猛的矛盾甚至到了雙方生死相向,不死不休的局面。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西方的涼州屢次出現亂事,州治所在的漢陽郡又遠離河西諸郡。
當時以張猛為代表的涼州本地豪族與邯鄲商為代表的外來官吏互相爭權。
涼州豪族們于是上書朝廷,以涼州太大為由,不方便管理,請求另設新州。
朝廷于是新設雍州,將原武威郡太守邯鄲商,升遷為雍州刺史,管理河西諸郡。
因為邯鄲商的升遷,武威郡太守的位置空閑下來,朝廷因張猛父親張奐昔日曾在河西有威名,張猛此時又是武威郡的郡丞,而且他出身涼州敦煌郡,并非武威本地人,故而下詔以張猛任武威太守。
不過,武威郡以西的河西走廊諸郡,因為遠離大漢,早已經失去朝廷的控制。
邯鄲商畏懼河西諸郡民風彪悍,不敢在當地辦公,于是將雍州的治所設在了武威郡境內。
這令原本就與邯鄲商不和的新任武威太守張猛非常不滿。
十余年間,兩人數次爆發沖突,各自帶領手下的軍隊火拼,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雍州刺史邯鄲商對武威郡太守張猛忍無可忍,暗中謀劃派兵偷襲張猛,被內奸出賣。
得到消息的張猛提前發難,派兵包圍了邯鄲商的雍州刺史府。
沒有任何準備的邯鄲商聽聞張猛大軍來臨,嚇得獨自登上屋頂,朝公然謀害邊疆大吏,這是不把朝廷的律法放在眼里,你眼中還有大漢的天子嗎?
如果我死了的事情被傳將出去,你也會遭滅族之禍,你父親一世英名,可全部毀在你的手中啊!我希望能夠與你和解,共同治理涼州地區,你看可以嗎?”
張猛也覺得沒有朝廷的旨意,如此大肆包圍刺史府,做得有些過火了,于是頷首說道:“張某答應你了,你先下來吧!”
邯鄲商從屋頂下來面見張猛后,被對方嚴厲的訓斥。
張猛害怕邯鄲商向朝廷舉報自己,于是將邯鄲商關在刺史府內,不允許外出,讓督郵監視與看管對方。
幾個月后,邯鄲商謀劃逃跑的事情泄露,張猛認為留著對方始終是個禍害,于是下令處死了邯鄲商。
…………
此時,武威郡太守府內。
得到涼州刺史馬騰在一年后,才北遷治所的邯鄲商一臉郁悶的說道:“刺史大人為何要等到一年后才北遷治所,應當盡快遷至姑臧縣,以安武威郡的人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