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涼州之所以如此混亂,就是沒有一個強橫的刺史坐鎮此處。”
武威郡太守邯鄲商這些年一直被涼州本地官吏架空了權力,非常希望馬騰能盡快入主武威郡,如此一來,他也能拿回屬于自己的權力。
畢竟在他看來,涼州刺史馬騰乃扶風茂陵人,關中出身,必然也不希望本地豪族太強,完全壓過他們這些非本地官員。
郡丞張猛聞言,冷哼一聲道:“涼州這些年如此混亂,還不是你們這些各郡太守尸位素餐,無法管理好自己的郡縣,無法處理好各個民族之間的矛盾,才導致叛亂此起彼伏。”
張猛的內心則比較復雜,一旦馬騰將治所北遷至姑臧縣,他必將失去如今的大多數權力,要知道現在的他名義上是郡丞,實際上與太守無異。
而馬騰入主姑臧縣后,絕對不可能讓他擁有如此之多的權力。
但是他也知道,只要涼州的治所遷至姑臧縣,這里馬上變成涼州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中心,發展也必定日新月異。
而武威本地的河右豪族們則希望馬騰盡快將治所遷到姑臧縣,雖然如此會導致他們失去部分權力,但是得到的絕對更多。
李牧很清楚邯鄲商與張猛數年來一直不和,主要原因還是派系問題。
他們一個代表的是涼州本土派,一個代表的是朝廷任命的外來派。
涼州本地人,特別是武威郡以西的河西走廊諸郡,有強烈的排外情緒,主要原因乃當年朝廷多次提議放棄涼州,這讓本地人對于大漢少了許多歸屬感。
“兩位不必爭吵,既然刺史大人已經決定明年北遷治所,自然是經過與下屬官員充分討論后確定的。”李牧鄭重的說道。
在李牧看來,這二人都有才能,但是絕不能放在一起工作,不然,將來必定禍起蕭墻。
等到明年馬騰北遷治所后,他一定會將此事上報。
馬超卻不在意這兩人的爭論,反而摩拳擦掌的問道:“李兄,我們涼州軍三年收復三個郡,看今年的架勢,似乎李兄不準備率軍西進,收復張掖郡啊!”
龐德聞言,同樣精神一振的望向李牧。
這三年多的時間,他與馬超跟隨李牧,戰無不勝,學到了許多軍事上的知識,功勞也不斷積累,年紀輕輕已經是偏將軍了。
洗刷先祖龐涓的恥辱,重振龐氏家族的榮耀,對于龐德來說,已經不再是奢望。
“孟起也說了,這三年時間,我們涼州軍幾乎一直在外征戰,將士們早已經疲憊不堪,該休息休息了。
不過,張掖郡作為涼州的一部分,又地處河西走廊,乃山丹軍馬場所在地,我們勢在必得。
收復了張掖郡,安排善于管理馬匹的官吏治理山丹軍馬場,會為我們提供源源不斷的戰馬,我們也不需要再為戰馬的稀少而發愁了!”李牧鄭重的說道。
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李牧自然不方便當著本地豪族的面說出來。
武威郡剛剛平定,如果他現在選擇率軍西進,一旦境內豪族們反叛,占據關隘,斷了他們的歸路,則讓他們進退兩難也!
要率軍西進,則需要馬騰將治所遷至姑臧縣后,親自坐鎮武威郡,李牧才敢率軍西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