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日漫的競爭中,香江漫畫憑藉著本土優勢逐漸取得了上風,但黃玉郎并沒有因嘻廢食,而是選擇了繼續引入日漫。
在一定程度上,也擴大了香江漫畫讀者的受眾群體。
除了本土營收規模的增長,玉郎機構漫畫業務最大的增長點是在海外,自1980年開始尋求出海,玉郎機構的漫畫在五六年之間橫掃了東南亞,反向輸出到了日本丶美國丶澳大利亞等國。
“拋開他身上的性格缺點和行事風格不談,黃玉郎這個人在漫畫領域確實是個天縱奇才。
接手玉郎機構后這幾個月,我發現玉郎機構的漫畫業務實在太扎實了。
不僅完成了對香江漫畫的一統江湖,連海外布局也已經鋪開了不少。
可惜除了東南亞,香江漫畫在其他國家只能算是進入了,影響力微乎其微。”
林朝陽樓著陶玉書的肩膀,聽她說完后,開口道:“東西方文化之間,終究還是有一道壁壘不是那麼好突破的,還是要穩扎穩打。”
“你說的沒錯,我也是這麼想的。
香江的市場終究太小了,美國丶日本之所以是漫畫大國,是因為他們都有過億的人口做支撐。
香江才五百多萬人口,不向外發展到最后只能是困守一隅,坐以待斃。
現在東南亞市場已經經營的不錯,接下來我打算讓玉郎機構的人好好經營經營中丶日丶韓三國的市場—”
陶玉書說起對玉郎機構的規劃滔滔不絕,言語間很有些興奮,她的性格最喜歡這種開疆拓土丶銳意進取的操作。
日本丶韓國方面,玉郎機構的漫畫已經進入市場了,就是影響力很小,需要慢慢經營。
國內如今沒有漫畫,只有連環畫,跟后世的“動漫是小孩子看的”的概念不同,建國后國內的連環畫有過一段蓬勃發展的時間。
誕生了不少高質量連環畫,其中許多堪稱是藝術品,銷量極高。
當時專門刊登連環畫的《連環畫報》月刊,每月銷量有120萬份之巨,受眾規模不輸于文學讀者。
到了80年代,受中日友好影響,國內開始引進日本動畫丶漫畫,《鐵臂阿童木》《機器貓》等諸多經典作品的引入,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國內的連環畫市場。
陶玉書的想法是跟內地的出版社合作,將已經成型的港漫作品引入內地,最好是能合作創辦一兩份漫畫刊物。
“老李他們出版社這兩年經營情況不太理想,你可以跟他們聯系聯系。”
國內的出版領域還未開放,玉郎機構的漫畫想進入國內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個合作的出版機構。
花城出版社地處廣東,風氣開放,這兩年經營情況又有所下滑,是個很好的合作對象。
陶玉書也覺得這是個不錯的主意,她問:“老李他們出版社之前不是挺好的嗎?你的小說在他們那出版,銷量一直不錯啊!”
“之前是挺好的,但賺了錢他們也留不住啊!
這兩年圖書行業整體銷量下滑,物價又漲了不少,他們的日子就沒以前滋潤了。”
陶玉書點了點頭,“那正好,這回回去路過廣州我去跟他們談談。”
林朝陽提醒道:“香江那些漫畫要引進內地,有些內容——”
陶玉書立刻明白他說的是什麼,港漫以黃暴著稱,有些作品的內容在香江來看不算什麼,但在內地卻是極其出格的。
之前陶玉書對旗下漫畫作品做調研時,有些內容她一個三十出頭的人看了都覺得不好意思。
“我知道,這些內容后續我會讓專人負責調整。”
她說完這話,又忍不住暢想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