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主玉郎機構一年半時間,陶玉書的作風歷來穩健,公司的業績也是蒸蒸日上,這次的采訪完全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在外界對陶玉書這次的專訪進行熱議時,明報大廈內也有人在討論著陶玉書這次的專訪內容。
七樓的辦公室依舊金碧輝煌,金庸和沈寶新相對而坐。
“這位林太,做事真是敢想敢干啊!”金庸感嘆一聲。
沈寶新臉上帶著疑惑,“她以為這種小伎倆就能給你帶來壓力?
m
外界不了解,但沈寶新清楚的知道,陶玉書在報上透露的這番口風就是在向金庸喊話,
而且其中的意思還有些專屬于女士的蠻不講理:要是達不成合作,咱們就一拍兩散。
金庸卻說,“你可別小瞧她這招,剛好打在了我的七寸上啊!“
見金庸如此坦誠,沈寶新微微異,“為什麼這麼說?”
“她喊話的重點不是『合作不成就出售媒體業務”,而是提醒我,合則兩利。
玉郎機構的媒體業務如果真的剝離,無論是出售還是重組,價值都不能發揮到最大,我們明報也是一樣。”
沈寶新說:“那我們跟別人合作,也未嘗不能利益最大化吧?”
“跟誰合作呢?”
金庸的問題顯得有些明知故問,卻讓沈寶新陷入了沉思。
金庸在明報內部早有聲明,明報不會賣給外國人,這樣的決定直接將諸多外國買家排除在外。
而在香江的諸多買家中,幾個報業巨頭本身都有當家媒體,明報集團的業務并入后,必然會慘遭肢解,這也是金庸和沈寶新都不愿意看到的。
數來數去,明報集團看起來買家眾多,實則可選擇的馀地非常小。
反觀陶玉書,她手中握有媒體資源,但這些媒體資源又沒有到能鯨吞明報集團的地步。
按她的提議,雙方選擇合作,明報集團的實力將進一步膨脹,到時再啟動上市,明報集團極有可能一舉穩定香江傳媒霸主的位置。
金庸和沈寶新名丶利雙收,他們為之付出了半輩子心血的事業也將迎來巔峰時刻。
想像著這樣的畫面,沈寶新也不由得心向往之。
沉吟半天,他看向金庸,臉色嚴肅而認真。
“良鏞,三十多年來,你關于《明報》的任何大小決定,我從來沒有反對過一件。
這最后一個決定,不管你如何選擇,我也全力支持你。
聽著沈寶新真切的話語,金庸望向他。
兩位相交半個世紀的好友對視一眼,讓金庸做出了決定。
6月25日,《明報》《天天日報》率先報導:
明成控股技術性收購明報集團有限公司。
新聞見報后,報界反應迅速,但第一時間還是有些懵,明成控股是何許人也?
對于有心人士來說,明成傳媒的信息當然不是秘密,并且很快就有財經媒體對明成傳媒進行了深挖,讓這家嶄新成立不到半個月的公司走入了大眾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