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個采用票房分成合同的國家均是美丶法丶日等發達國家。
即便是放棄了幾個主要發達國家的買斷費用,《寄生蟲》依舊為林氏創造了620萬美元的交易額。
等未來電影在各國上映,版權繼續出售,《寄生蟲》為林氏影業創造的效益還會進一步擴大。
再加上余玉溪等人帶到電影節的其他影片的版權買斷費用,這次電影節林氏影業的版權交易額達到了近1500萬美元之巨。
折算成港元,接近1.2億。
收獲之豐厚,令人震撼,也為最近正需要資金的陶玉書解了不少燃眉之急。
在5月的最后一天,明報大廈8樓舉行了一場茶話會形式的聚會,
會上,金庸為明報集團諸多骨干力量頒贈長期服務獎狀及金牌,感謝三十年來員工們的辛勤服務和卓越貢獻。
同時,他還在會上宣布:因年事已高,不勝劇繁,退休之念存之已久。自6月1日起,他將不再擔任《明報》社長一職,只擔任明報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次日,《明報》刊出“本報專訊”,《查良鏞今日卸社長職,續任明報集團董事長》,公布了這一決定。
前段時間一直有消息傳金庸將要退休,還有媒體傳他將在退休后隱居國外。
現在消息被證實,消息一出,香江報業輿論一片熱議。
與此同時,金庸第一次正式向外界透露了出售《明報》股份的意愿。
一時之間,香江報業風云變幻,一些之前就已經在暗中與金庸有接觸的買家化暗為明,不斷通過媒體表達對強烈的收購意愿。
百樂門的鄭經翰更是直接對著記者的鏡頭揮舞鈔票,直言“只要查先生點頭,這張十億支票就會奉上”。
他們這些做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想把水攪渾。
但更多的買家還是按兵不動,其中就包括了陶玉書。
當然,陶玉書也不是什麼事都不做,她只是沒有再跟金庸接觸。
6月中旬,陶玉書接受香江知名財經報紙《信報》專訪,在被問到對旗下林氏影業丶玉郎機構等公司未來業務規劃和發展方向時,她表示:
林氏影業目前發展情況良好,未來將會在經營港臺丶東南亞地區業務的同時,布局內地市場,
并積極推動與美日等國的合拍計劃,推動林氏影業立足亞洲,面向全球的戰略。
在談到玉郎機構的發展時,陶玉書認為文化產業潛力巨大,漫畫與動畫丶游戲等行業密切相關。
未來玉郎機構將在專注漫畫業務的基礎上,投資動畫丶游戲等內容產業,形成以漫畫為中心的內容產業集群,打造亞洲第一流的動漫游戲公司。
她還表示,目前玉郎機構的業務龐雜,她會在適當的時候剝離非核心業務。
玉郎機構以漫畫起家,核心業務自然是漫畫,說到玉郎機構的非核心業務,記者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天天日報》等媒體業務。
“計劃已經提上日程了嗎?是直接出售,還是剝離整合呢?”
面對記者的追問,陶玉書卻表示這是內部機密,無可奉告。
待這篇專訪見報后,玉郎機構股價應聲而跌。
資本市場最是現實,《天天日報》這幾份媒體算不上玉郎機構的核心業務,但卻實現了公司的多元化經營。
陶玉書說要剝離媒體業務,雖說有專注主營業務的優點,但同時也相當于是限制了玉郎機構的多元化發展,也讓資本市場對這家公司的想像力大打折扣。
看到這份專訪后,許多人都感到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