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企業的上市認購價在厘定之前經過了兩次上調,主要是因為投資機構和投資者們的熱情太高,認購行情過于火爆。
在這些熱情的認購者,就包括了前段時間林朝陽去霍家參加家宴認識的郭鶴年。
目前港股的傳播業上市公司當中市值最高的是東方報業。
東方報業旗下擁有《東方日報》《太陽報》《太陽馬經》等多家報刊,號稱每日行銷報紙百萬份,今年的市值已經突破六十億港元大關,
而合并后的明報企業規模絲毫不遜于東方報業,旗下《明報》《天天日報》《明報晚報》《華人夜報》日銷量超過60萬份,一眾周刊、月刊銷量同樣不俗。
關鍵是明報企業的逼格比走平民路線的東方報業高多了,逼格高,影響力自然強,傳播業比的就是社會影響力。
所以投資機構和投資者們樸素的認為,明報企業的股價潛力絕對不會比東方報業低,這也就造就了明報企業上市前的火爆認購。
上市這天上午,陶玉書和金庸共同站在聯交所交易大廳敲鐘。
被特許進入交易大廳的記者們瘋狂的按著快門,交易大廳內閃光燈亮成一片,紛紛將陶玉書和金庸收入鏡頭。
有些記者找的角度很刁鉆,將站在角落里的林朝陽也掃了進去,他們甚至連這張照片的配文報道都想好了一一《傳媒女王背后的男人》。
上市敲鐘,說敲鐘不準確,實際上是敲鑼。
鑼聲一響,黃金萬兩!
這話夸張了點,但大抵是沒錯的。
明報企業上市股價3.2元,開盤僅半個小時后股價便飆升40%,直到早市結束,股價漲到了5.1
元,漲幅達60%。
中午休息一小時后午市開始,股價仍在狂突進。
到下午4點收盤前,明報企業股價小幅下挫,以6.2元每股價格收盤,漲幅領跑恒生指數,總市值達到了46.5億港元。
而在明報企業上市后,林朝陽夫妻通過明成傳媒、玉郎機構控制的股份高達61.28%。
按照明報企業上市首日收盤股價,夫妻倆持有的股份價值28.5億港元,這還沒算明報企業上市融資的4.8億港元。
明報企業上市的第一天,不管是陶玉書還是金庸都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兩人在聯交所交易大廳接受了多家媒體的采訪。
在談到退休問題時,金庸表示,他至少還要為《明報》再服務三年,這是陶玉書收購明報集團前便跟金庸談好的條件。
明報集團是金庸一手創立的,在集團內部擁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在收購、合并、上市這個關口,如果他直接全身而退,肯定是極其不利于股價穩定的。
談到對企業控制權問題和未來發展時,金庸談到:
「我希望報館現代化,我們長期家庭式經營,今后要制度化,上市是公司邁向制度化管理最好的契機。
林太是巾幗英雄,縱橫商海一路乘風破浪,我相信在她的帶領下,新的明報企業必定會大放異彩!」
花花轎子眾人抬,陶玉書在接受《南華早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
「明報企業的成功離不開《明報》的成功,這都要歸功于查先生個人的遠見。
由早期以武俠的金庸作號召,邁向60年代以政論聞名的查良鏞年代,以至目前上市的明報企業。
查先生成功的將明報企業塑造成為一份備受知識分子尊敬的報業公司,可見他的高瞻遠矚。」
明報企業上市后,陶玉書成了公司的實控人,金庸則退到管理者的位子上,二者看起來關系融洽和睦,悍相惜。
這無疑極大的增強了投資者對明報企業上市后的信心。
次日一早,關于明報企業成功上市的新聞鋪天蓋地的出現在香江各大報紙的版面上,陶玉書和金庸的形象以及言談也被媒體們廣泛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