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胡錦波點了點頭。
胡仙22歲時父親突然離世,她倉促之間繼承家業,展現出了不俗的經營才干,將旗下幾家報館經營得有聲有色。
72年星島報業在香江上市,一度壟斷了香江的地產業廣告收益。巔峰時期,
她控制的報章更是多達7份,《天天日報》就曾是胡仙的產業,她還收購了文化傳信公司。
名下兩家上市公司市值高峰時高達84億港元,胡仙本人的財富也多達50億港元。
如果她能夠腳踏實地的繼續經營下去,「報業女王」這個頭銜依舊可以穩穩帶在頭上。
可惜的是人心不足,從八十年代初期開始,她便開始涉足地產。
早期收獲胡仙的地產生意很順利,其中最著名的戰役就是85年她聯合怡勝太平洋打敗九倉置地,以6.36億港元拿下尖沙咀廣東道太陽廣場地塊。
僅僅半年之后,胡仙便以8.3億港元將這塊地轉賣,獲利近2億港元。
如此暴利讓胡仙食髓知味,當時她掌握七家報館,經營得當,一年也不過一億多港元的收益。
與地產獲利相比,報業生意實在是太小幾科了。
之后她大舉進軍房地產市場,除了在香江,她還在澳大利亞、新加坡、美國、加拿大等地四處出擊,參與了近20項物業投資,其中多數為舉債投資。
結果從88年年末開始,海外地產市場一落千丈,她所掌控的星島集團和文化傳信也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債務。
「胡仙小姐現在壓力也很大,林太如果有心擴張報刊業務的話,不妨跟胡仙小姐多接觸接觸。」
「謝謝胡社長的提醒。」
陶玉書客氣的謝過胡錦波的建議,但并沒有露出任何欣喜之色,也沒有追問他更多的細節。
她這樣的表現讓胡錦波意識到自己的馬屁可能拍到了馬蹄子上,心中不禁失望,但也沒有再說什么,識趣的走到了一邊。
待酒會結束,回家的路上陶玉書跟林朝陽說起胡錦波的建議。
林朝陽問:「你是什么想法?」
陶玉書理智的分析道:「香江的報業經過這么多年的競爭、篩選,報業格局已經形成最基本的格局,讀者群也呈飽和狀態。
在這樣的情況下,單純貪大的經營模式已經行不通了。
明報企業跟星島報業在經營方向上高度重合,不管是購買他們甩賣的產業,
或者是收購都不是個好選擇,況且胡仙也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不會輕易變賣基本盤的。」
她的分析很有道理,但這話說了等于白說,林朝陽了解她這個人,從來不會無的放矢。
他又問:「你看上什么了?」
陶玉書笑了起來,「我看上沒用啊,人家肯賣才行。’
然后她才說道:「明報企業現在缺乏一家英文報紙,胡仙的《虎報》倒是個不錯的選擇。」
《虎報》是胡仙從父親那里繼承的三家報館之一,是香江除了《南華早報》
之外影響力最大的英文報紙。
于情于理,陶玉書的這個念頭確實有些不切實際。
「你要買《虎報》,還不如買《南華早報》。」林朝陽說。
陶玉書以為他在開玩笑,《南華早報》87年被默多克的新聞集團收購,今年同樣成功在港股上市,市值已經超過了30億港元。
明報企業跟默多克的新聞集團可比不了,所以陶玉書也不認為她收購得了有新聞集團在背后支持的《南華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