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亞洲偶像》的橫空出世,讓星空衛視的收視率一下子飆升到19點,搶的可是包括無線電視臺在內所有電視臺的收視率。
才第一期就有19點的收視率,以后還有十一期節目,收視率會達到多少?
沒有人知道《亞洲偶像》會走到什么高度,但所有同行都感受到了來自這檔節目的巨大威脅。
因為《亞洲偶像》19點的收視率,不止代表了它搶奪了其它家電視臺的觀眾,更可怕的是它的另一層含義。
要知道受限于衛星電視接收天線的原因,星空衛視在香江僅有33萬戶電視用戶,以收視人數計算也就是130萬人左右。
而《亞洲偶像》所取得的19點收視率,以收視人數來計算就是106萬人,也就是說星空衛視的電視用戶在周六晚八點檔的開機率達到了80%。
在開機率只有70%的周六夜,硬生生的把這個開機率提升了10個百分點。
這個數字除了說明了用戶忠誠度,也證明了《亞洲偶像》這檔節目對觀眾們的吸引力。
就是一一大家寧愿放棄周末外出交際、娛樂的時間,也要在家看《亞洲偶像》。
這樣的情況,以前只有在那些現象級綜藝節目或者電視劇播出的時候才會看到。
比如《歡樂今宵》每年特定的那幾期直播節目,比如《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流氓大亨》等爆火電視劇的播出。
才播出第一期,《亞洲偶像》就已經表現出了與眾不同的王者氣息,給同行們帶來了沉重的壓力。
除了收視率上的成功,,《亞洲偶像》播出后,衛星電視接收天線的裝機申請與日俱增。
節目播出前,每天的申請數僅有三四百戶,到節目播出一周后,這個數字已經飆升到了1.4萬戶。
最令星空衛視感到痛并快樂著的是,因為觀眾的申請熱情太高,電視臺的天線安裝速度遠遠趕不上申請的增長速度,不少心急的用戶一直在打電話催促。
面對這樣的情況,陶玉書當機立斷,高價雇傭了一批臨時工,才算是緩解了情況。
另外,《亞洲偶像》的首播火熱,也終于為星空衛視吸引了大金主們的注意。
可口可樂、喇叭牌正露丸、松下空調、鐵達時手表·
不少企業的市場營銷部門主動聯系星空衛視的廣告部,還有一些廣告代理商也為星空衛視拉來了業務,一時之間星空衛視廣告部門庭若市。
但星空衛視卻一反常態,沒有表露出絲毫急切之意,不疾不徐的跟金主們拉扯著。
11月23日,:《亞洲偶像》第二期如期播出。
來自灣島其貌不揚的男選手張宇,憑借著致郁人心的滄桑嗓音一鳴驚人,也助推節目收視率達到23點。
這個收視率僅比同時段的翡翠臺少了2個點,不出意外,第三期節目播出之日,就是星空衛視將無線臺斬于馬下之時。
面對《亞洲偶像》如此兇猛的攻勢,各家電視臺,尤其是無線電視臺,并不是無動于衷。
只是倉促之間沒辦法組織起像樣的反擊,畢竟電視節目的制作從籌備到播出,動輯就是以月為單位來計算的。
對手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星空衛視在《亞洲偶像》這個開路先鋒的帶領下狂飆突進。
而廣告商們在經歷了兩周的試探后,終于確定了,《亞洲偶像》的火爆程度,
不再糾結于星空衛視有所調整的廣告報價。
到11月30日,《亞洲偶像》第三期播出之時,節目的冠名廣告、插播廣告、
口播廣告等廣告位被財大氣粗的廣告商一掃而空。
不僅讓《亞洲偶像》前期的5000萬投資回了本,還賺了一千多萬。
如果要算上節目造星的收獲對新藝寶、林氏影業的關聯影響,星空衛視賺的就更大了,但真正讓星空衛視所有人期待的是《亞洲偶像》明年的第二季。
影響力如此巨大的現象級綜藝節目,它的經濟效益在第一季還遠未發揮出來,只相當于播種期,到第二季才是真正收獲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