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現今的文學熱潮已經逐漸退卻,但燕大的文學氛圍終究是要濃厚一些,更何況這里還是林朝陽的根據地,
除了熱情的學生們,今天還有不少圖書館和中文系的人,都是林朝陽的知交故舊,另外就是燕大的幾位校領導。
上午九點半,授予儀式正式舉行。
「」..—-林朝陽同志是中國現代文學和世界文學的杰出代表,對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和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
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社會洞察和獨特的文學風格著稱,不僅聚焦于普通人的生活和中國社會變遷,也不斷的向外拓展創作邊界,以世界性的創作視野收獲了國際文壇的高度認可。
獲得了法國勒諾多文學獎丶美國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的肯定。
他的代表作《高山下的花環》《梵谷之死》《闖關東》《寄生蟲》和《舌尖上的中國》等作品,不僅在中國廣受歡迎,同時暢銷海外數百萬冊,
受到了各國讀者的喜愛。
為表彰林朝陽同志在文學創作上所取得的成就,和為中國文學在世界范圍內做出的貢獻,燕京大學學位委員會特頒授榮譽文學博士銜予林朝陽同志。」
學位委員會主席劉慶峰朗讀頒授詞的聲音回蕩在大講堂內,在上千名燕大學子的注目下,林朝陽身穿博士袍,由現任燕大校長吳樹青撥穗,并接過榮譽學位證書。
大講堂內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氣氛熱烈。
接受了榮譽學位之后,到了林朝陽的發言環節。
他站在主席臺上,眼神掃過下面黑壓壓的人頭,那里有妻子一家人,有他在圖書館的同事,有中文系的好友···
『眾所周知,我只有初中學歷,沒上過大學,排除老少,家里學歷最低參加了工作,搞了個函授本科,剛開始看著感覺還不錯。后來時間長了,覺得還是差點意思。
這回拿到這個榮譽博士學位證書,一躍成為家里的最高學歷,能挺直腰板了!」
臺下哄堂大笑。
開了個玩笑,林朝陽臉色正經起來。
「以前燕大有個謎語,你們這些學生可能都不知道了,叫『蹲一地」。
說的就是這里的前身大飯廳,那時候大飯廳沒有桌子,學生們都是蹲在地上吃飯·.」
他的發言通篇沒有什么大道理,全都是關于在燕大工作和生活的日常回憶。
臺下的學生們卻聽的津津有味,甚至是心馳神往,大家對那個剛剛過去的,如火一般熱烈丶燦爛的八十年代充滿了懷念。
發言結束,授予儀式也結束了,可林朝陽卻被熱情的學生們包圍了起來,有人要簽名,有人想提問交流,有人單純是追「星」,場面熱鬧非凡。
「朝陽老師,您怎么看待文藝丶文化的商品化問題和市場經濟對嚴肅文藝創作的嚴重沖擊?」
林朝陽一邊簽看名,一邊回答學生的提問。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任何文藝形式都并非是永恒的,任何作品也都有它的歷史宿命,糾結這些事是杞人憂天,不如想想怎么創作出更多好的文藝作品。」
「朝陽老師,您覺得當代文學—」
大講堂主席臺前人頭攢動,謝道源站在人群之外,臉上露出欣慰之色。
「真想不到啊!當年毛手毛腳的小伙子,現在已經是名滿國際的大作家了!」
「不光是你想不到,恐怕老陶也想不到吧?」一旁的吳組語帶調侃。
「沒有你們這幫前輩的幫襯,哪有他的現在。」
陶父臉上笑嗬嗬的,可神色之間的驕傲卻怎么也無法掩藏。
不過正如老朋友們所說,回想十幾年前那個農村出身的毛頭小伙子,誰能想到現在的轉變會如此之大。
陶父的腦海中閃過當年第一次見林朝陽時的情景,輕輕搖了搖頭,吳組相說的沒錯,連他也沒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