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牌的莫過于《紐約時報》和《紐約客》。
除此之外,新h社和《明報》也派了記者來見證林朝陽的獲獎。
群采的流程很快,不到二十分鐘就結束了。
今晚最大的獎項,也是最后的獎項完成頒獎,采訪也結束了,就意味著頒獎典禮畫上了句號。
回酒店的路上,陶玉書端著新獲的獎杯左看右看,眉眼間滿是歡喜,又問林朝陽:「你那感言什么時候寫的?準備得很充分嘛!」
「還準備什么,那不是張口就來嘛。你在臺下,我肯定得好好表現啊!」林朝陽得瑟著說。
陶玉書嗔怪的白了他一眼,又喜滋滋的摸了摸獎杯。
翌日,林朝陽扶腰而起,這一天工作強度太大了。
身邊空無一人,陶玉書給他留了張紙條,說今天要去百視達總部談合作。
林朝陽自己吃過早飯,也沒出門,因為今天他還有兩場專訪。
晚上他接到了羅伯特·戈特利布的電話,說要為他舉辦一場慶功會。
「慶功會」當然是玩笑話,實際上就是朋友間的聚會。
不過林朝陽剛得了書評人獎,正是炙手可熱的時候,隔天一到羅伯特·戈特利布在長島的家里,就被眾人圍住詢問他的獲獎感想。
參加完聚會的第二天,林朝陽便乘飛機飛往洛杉磯。
百視達的總部在科羅拉多州,陶玉書談好了合作后就直接回了洛杉磯。
夫妻倆在穆赫蘭道的豪宅相聚,林朝陽詢問陶玉書合作的情況,她說起來興致不高。
百視達成立于1985年,最早以錄像帶租賃起家,僅僅花了10年便在全美開了8000家門店,在美國的任何一個小鎮,你幾乎都可以看到百視達的身影。
現如今的百視達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與好萊塢所有制片廠都達成了獨家合作,確保這些制片廠的最新大片能夠第一時間被他們的客戶看見。
但既然是錄像帶霸主,合作的條件對于林氏影業而言自然談不上多優渥。
這種「人為刀姐,我為魚肉」的感覺陶玉書可不喜歡,何況在她看來,錄像帶租賃可是電影行業終端獲利的利器之一。
要知道百視達去年的營收已經逼近了40億美元大關,這是什么概念?去年美國電影市場的總票房也才54億美元而已。
而事實上,自1988年,美國電影市場的錄像帶租賃年收入就達到了51.5億美元,而當時的票房收入只有44.6億美元,并且這個數字在近兩年還在不斷加大。
如此肥肉,陶玉書不眼饞是不可能的。
可惜,現在的百視達已經是美國電影界的龐然大物,有錢都買不來。
更可怕的是百視達現在依舊在以超快的速度在擴張,他們的目標是在3年之內將門店的數量擴張到1萬家。
在這種高強度的競爭環境下,即便陶玉書有心入局,也很難打破局面。
她習慣性的跟林朝陽傾訴著內心的焦慮,林朝陽溫言安慰道:「人力有時窮,你不能總想著把所有事都納入到自己的掌控中。即便掌握不了,不是一樣可以合作,一樣可以賺錢嗎?」
陶玉書輕嘆一聲,「這些我倒知道。但掌握在自己手里,總比掌握在別人手里好吧?
北美市場的知識產權保護比香江、內地強了太多,錄像帶租賃可是映后最重要的收益渠道。」
林朝陽見她這么憂慮,說道:「前兩個月索尼在拉斯維加斯國際消費電子設備大展上展示的dvd技術你注意到沒?」
「那個我倒知道,聽起來很美好。
可任何技術的落地都不是一天兩天完成的,更何況vhs錄像帶格式現在如日中天,哪里是那么好取代的。
我看十年之內dvd錄像帶的市場份額都不太可能超越vhs錄像帶,再說就算有格式之爭,也不會影響百視達在錄像帶租賃行業的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