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使用所有光學效果和濾光鏡;
類型片不被接納格式必須使用35膠片這幫導演的初衷是反對好萊塢的技術至上主義,但提出的宣言怎么看都有些反智。
道格瑪95宣言在未來的電影界并沒有掀起多大的影響力,不過確確實實影響到了1995
年的夏納電影節,這一屆電影節的重要獎項幾乎全都被歐洲的藝術電影攻陷。
歐洲電影人看起來贏得了一次重大勝利,殊不知這只是給他們的墳頭又添了一鍬土而已。
次日早晨,林朝陽接到了李拓的電話,又趕到了醫院。
在他走后的第二天,張暖心在晨光微熹中陷入了昏迷,之后高燒不退,堅持了兩天,
昨天傍晚突然清醒了一陣,跟李拓和女兒說了幾句話,便沒了聲息。
張暖心的葬禮沒有俗套的流程,朋友們為她策劃了告別儀式,鮮花簇擁。
參加完張暖心的告別儀式,林朝陽心情有些沉重,尤其是看李拓那失魂落魄的模樣,
心中更生不忍。
「有空到家里坐坐。」
告別儀式上人太多,林朝陽也不便說太多,李拓聞言沉重的點了點頭。
幾天后,章藝謀出現在小六部口胡同,情緒同樣有些低落。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沖擊金棕櫚失敗,對章藝謀的打擊有些大,這個打擊一是來自于失利本身,二卻是來自于國內媒體的一致批評。
《文匯報》認為《搖啊搖》人物塑造失敗,唐老爺(李保田飾)缺乏杜月笙的歷史厚重感,行為幼稚如暴發戶。
鞏俐飾演的小金寶舉止粗鄙,情感線生硬,從秋菊的堅韌到小金寶的浮夸,鞏俐的演技被導演拖累。
《燕京青年報》批評影片的情節設計像是兩部電影的拼貼,導致觀眾始終無法代入劇情。
《南方周末》更是發表了重磅專題文章《張藝謀的滑鐵盧》,稱《搖啊搖》的失敗標志著「第五代導演集體失語」。
并且激進的斷言:「當張藝謀開始模仿王家衛的鏡頭語言時,他已失去作者電影的魂」。
香港《電影雙周刊》用「搖搖晃晃的藝術崩塌」形容其創作危機,《新民晚報》
以「搖向商業化的沉船」為題在一周之前獎項結果未出的時候,章藝謀還被媒體們奉為「中國第五代導演領軍人物」、「距離電影大師僅一步之遙」。
前后如此之大的反差,即便是林朝陽這個旁觀者,也不免感到幾分齒冷,更湟論身為當事人的章藝謀。
突然而至的巨大負面輿論讓章藝謀無所適從,回國了兩天,他拒絕了一切新聞采訪,
在家里待了幾天。
「今天怎么想著上我這來了?」林朝陽問。
章藝謀眼神呆滯,干巴巴的張了張嘴,「您前些天不是打電話說《鴉片戰爭》的劇本寫出來了嗎?」
林朝陽笑了笑,「成,那你先看看劇本吧。」
在美國待了快兩個月,林朝陽也不是一點正事沒干,他把《鴉片戰爭》的劇本寫完了從林朝陽手中接過劇本,章藝謀黯淡的眼神中點燃了幾分熱望,林朝陽早年給電影寫劇本號稱從未失手過。
這些天在媒體滔天的批評聲中,關于《搖啊搖》劇本失敗的聲音很大,讓章藝謀嚴重懷疑他自己現在對劇本的審美能力。
讓我看看朝陽老師是怎么寫《鴉片戰爭》的!
后世謝靳組織《鴉片戰爭》的編寫,用到了軍旅作家朱蘇進、燕影廠教授倪震、劇作家宗福先和清代題材作家麥天樞幾人合作。
花了近半年時間,數易其稿才把劇本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