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基本遵從了史實,道光年間英國鴉片貿易給清庭造成了嚴重威脅,道光委派湖廣總督林則徐前往廣東禁煙。
但鴉片貿易情況復雜,腐敗官吏又與英國商人一氣,林則徐的禁煙行動面臨重重困難。
英駐華商務總監義律一方面要求英商配合禁煙交出鴉片,以緩和林則徐與英商的矛盾,另一方面卻策劃更大的陰謀。
道光十九年(1839年)6月3日,林則徐在虎門海灘指揮硝煙,民眾拍手稱快。
而后英方對華宣戰,英海軍裝備精良,從珠江口直下塘沽。
道光軟弱無能,責怪林則徐惹怒洋人,將他撤免,并派直隸總督琦善與英方和解。
英方提出割地賠款,道光不忍割地,便下令水師迎戰。關天培等人率兵在虎門炮臺與英軍展開激戰,終因武器落后而失守,全體官兵為國捐軀。
英方與清政府于1842年簽署《南京條約》,香江從此淪為英國殖民地,林則徐被發配xj。
憑心而論,這一版《鴉片戰爭》的劇本屬于上乘之作,若以作者電影來發揮,謝靳在這部電影的表現可能會更出色。
但可惜的是《鴉片戰爭》所蘊含的意義遠遠超過了一部電影,受命之作,要反映的東西太多了,想要給觀眾思考的東西也太多了。
主題先行,哲理大過故事,文戲、武戲份量失衡,導致整部電影失去了宏大敘事的格局,也失去了本應有的恢宏大氣。
有失敗案例在前,林朝陽自然要吸取教訓,
他的這一版劇本依舊以林則徐為戲眼,開場、收尾都是他,但不同的是林朝陽并沒有試圖刻畫林則徐這個人物內心的復雜性和政客們的權衡利弊。
而是不停的以事件驅動人物,從而展現那一整個大的時代背景以及個人在大勢、命運面前的無力。
除此之外,林朝陽也刪去了原本劇本中諸如對英國列強的精細刻畫、對琦善這個人物的重新解讀等等具有爭議的地方,轉而把精力放在了清庭腐朽和國人反抗精神的刻畫上。
他花蓼蓼幾筆塑造了稅吏古三兒、煙鬼吳秀清、車夫二奎等幾個角色,戲份不多,卻很出彩,同時他也提升了戰爭戲的戲份。
劇本的整體風格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加強了可看性,較之原版劇本格局和歷史站位也提高了不少。
章藝謀在不知不覺之間看完了劇本,呆呆愣愣的坐在那里好一會兒。
直到林朝陽打開燈,屋里光線大亮,他才反應過來已經天黑了。
「覺得怎么樣?有沒有需要改的地方?」林朝陽問他。
章藝謀的眉頭皺的如同老秦大地的溝溝壑壑,他倒不是對劇本有任何不滿,而是在考慮如何總結他對劇本的感受。
「好,很流暢。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還原了鴉片戰爭的整個過程,讀起來不算戀屈,
反而會被其中的那股悲愴和反抗精神所感染。」
章藝謀說完這些話,林朝陽笑著問:「就沒缺點?」
章藝謀猶豫了片刻,才說道:「劇情指向-似乎有點過于簡易了,歷史人物的刻畫和行事動機似乎也不夠深刻,失之—深刻。」
說到最后,章藝謀心中突然閃過一絲自嘲,這話不都是那些媒體評價《搖啊搖》的嗎?
他有些不好意思的看向林朝陽,正向解釋兩句,卻見林朝陽毫不在意的笑起來。
「任何一部大制作電影,要想深刻,就要做好虧本的準備。
電影是大眾藝術,要喜聞樂見!」
聽到這話,章藝謀如同被一道閃電劈中,呆立當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