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日本大學方面特地邀請到了去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大江健三郎跟林朝陽舉行一場交流會,并且早在一周前就已經做了預告。
日本大學的圖書館是日本高校界規模最大、藏書最多的圖書館之一,位于四樓的多功能廳今天被開辟為交流會場,門口的屏幕上列出了會議標題《中日文學巔峰對話》。
后面還跟著交流嘉賓的名字,看起來十分正規。
林朝陽到了圖書館后見到了大江健三郎,客氣的握手寒暄。
大江健三郎五十年代出道,1958年以一篇《飼育》一鳴驚人,獲得當年的芥川文學獎此后陸續獲得過日本及海外的多個文學獎項,直到199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更是將他個人在日本文壇的名氣和地位推向了巔峰。
因為是成長于日本投降,美軍對日本實行軍事占領時期,大江健三郎一向主張反對侵略戰爭,也是日本國內知名的左派文人之一。
兩人步入會場,林朝陽這張臉大學生們不熟悉,但大江健三郎早已因為諾貝爾文學獎成為了日本國內婦孺皆知的大作家。
見兩人走在一起,學生們哪里還不知道這肯定就是今天的兩位主角了,現場頓時響起學生們自發的歡迎掌聲。
大江健三郎很有風度的朝學生們揮了揮手,林朝陽也朝學生們點頭致意。
來到臺上,向學生們自我介紹一番,近藤直子客串起了今天的主持人。
「今天我們很榮幸的邀請到了大江健三郎先生和來自中國的林朝陽先生,兩位都是在本國擁有舉足輕重影響力的知名作家,并且也有很高的國際知名度。
今天這場對話近藤直子坐在林朝陽和大江健三郎的中間做簡單的串場時,林朝陽的眼神隨意的掃視看交流會現場。
才注意到今天不僅有數百位慕名而來的學生,前排還做了幾位舉著相機的記者,他赫然看到了朝日電視臺的臺標。
他可不認為朝日電視臺會無聊到來報道日本大學內的交流會,哪怕對話的雙方都是知名作家,這想必又是陶玉書的操作。
夫人這顆望夫成龍的拳拳之心,為夫感受到了。
然后他的眼神又掃到了坐在前排的大并惠子,她的座位在第一排,并且角度也是最好的,果然是vip待遇。
「兩位里,大江先生寫作的時間早一些,從五十年代開始,林桑是從七十年代開始的。
品讀兩位的作品,大江先生寫四國森林,林桑在《闖關東》和《獵人安布倫》里也寫過中國東北的家鄉。
在這一點上兩位似乎有一種不謀而合的默契,你們認為這種地域性何以成為超越地域的文學能量呢?」
近藤直子問出了今天交流會的第一個問題,林朝陽和大江健三郎謙讓了一番,由大江健三郎先回答了一番,接看輪到了林朝陽。
他握著話筒,輕咳了一聲,「創作中帶有故鄉的元素是因為故鄉就是我們的底色,當我們長成大人,離開家鄉的那一刻起,故鄉就成了我們的精神原點。
我想這就是為什么作家們都習慣于在作品中流露出對故鄉的眷戀的原因之一。
另外我還有個不成熟的看法是,我讀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有個深切的感受是地域性從來不是封閉的,他在關乎我們每一個個體的同時,也是時代的反映。
當我們要在作品中體現對現實和人間的關切,故鄉也就成了‘站在高處俯瞰人間」最有利的高點。」
林朝陽的聲音沉穩而有力,不疾不徐,傳遞到了在場每一個人的耳中。
極具思辨能力的回答讓坐在對面的大江健三郎微微點了點頭,在場有幾個學生似乎對他的回答非常欣賞,自發的鼓起了掌,帶動了一陣熱烈的掌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