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她又問陶玉書,「吳宇森的新片是什么類型的?」
《終極標靶》《斷箭》連續兩部電影大賣,吳宇森在好萊塢名聲鵲起。新片《變臉》
投資近8000萬美元,妥妥a級大制作。
陶玉書簡單講了故事梗概,張曼玉覺得故事十分新穎,唯一的遺憾是這戲是雙雄爭霸,女主角沒什么存在感。
「電影什么時候開拍?」
「回頭你聯系喬吧,這部片子的籌備情況我沒太關注。」
「潛規則」成功,張曼玉滿心歡喜的離開了深水灣道。
過了兩天,張曼玉突然登上了頭條。
最近半年來迅速崛起的《蘋果日報》上登出了她夜晚出入林宅的照片,標題更是深譜博人眼球的道理。
【獨家直撃】《曼玉夜闖深水豪宅,林太親迎姐妹相稱》。
香江娛樂報刊歷來以格調低而聞名,《蘋果日報》的出現更是打破了下限。
今年6月《蘋果日報》創刊,老板黎雞英宣稱將投資10億元辦這份走大眾化路線的《蘋果日報》。
高新挖角,大造聲勢,出版前兩三個月僅廣告宣傳費用就投入了數千萬港元,在報紙出版后為了銷量大搞減價頭。
近年來香江中文報紙在報業公會和各家老板的默契下,已經統一了售價,自94年10月起調為每份5元后,售價就沒變過。
結果《蘋果日報》上市后,卻定了個2元的補貼零售價格。
不僅如此,在報販方面,每售出一份報紙,總代理可以賺1元,零售商賺4.5元。
綜合來看,《蘋果日報》每份報紙成本高達7元,上市第一個月光是賣報虧損就達到了6000萬港元。
如此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做法,自然引得同行憤恨。
除了撒錢補貼,《蘋果日報》在報道內容上也毫無底線,主打「腥腹色」新聞博眼球。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7月份,《蘋果日報》的狗仔跟蹤偷拍張國榮,曝光其存款記錄、
同性好友工作單位等各種隱私信息。
另外《蘋果日報》還設置了「豪情夜生活」風月版面,記者通過探訪香港的各種風月場所,在報紙上告訴讀者,哪里的x工作者比較漂亮、服務品質如何、價錢多少、怎么找她們·—·
但也正式憑借著這些毫無節操的操作,《蘋果日報》成功在短期內于香江報業這片紅海之中站穩了腳跟。
面對《蘋果日報》這種以本傷人的做法,東方報業率先出擊,其家族本身就有涉h背景,先是圍堵了《蘋果日報》辦公室,后又號召報業公會抵制《蘋果日報》的減價行為。
可惜收效甚微,無奈之下有多家報紙跟進,一改慣例,頭版不賣廣告,以出血的方式進行補貼促銷。
《東方日報》借口28周年報慶,送出4套單元房及禮品共值1000萬元;《新報》送出10輛萬事達汽車;《成報》定期送給讀者購物券眾多報社加入減價戰,香江報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惡性競爭之中。
減價戰持續半年時間,截至12月末,先后有《電視日報》《快報》等4家報紙、3家雜志被迫宣布破產倒閉,競爭之慘烈史無前例。
可盡管如此,在《蘋果日報》創刊半年后,各大報銷量還是出現了大幅下降。
《東方日報》日銷量從近40.1萬份降至34.4萬份,《成報》從18.7萬份降至14.5萬份,《新報》從12.8萬份降至10萬份在眾多報紙當中的遭受減價潮影響時,明報企業也沒有幸免。
《天天日報》從19.4萬份降至15.2萬份,《明報》21.5萬份降至19萬份,看起來損失不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