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志不在教書育人,想做點自己喜歡的事,不想受拘束。
雖然拒絕了幾所高校和研究所的招攬,也沒有找任何單位,但陶希文也不是什么事都沒干。
去年燕大的et網一期建設,他就去幫了忙,順便把他自已在校園里弄的小工作室也給聯上了網。
成為了燕大里除了圖書館、電教、老化學樓等建筑之外,為數不多能夠聯網的地方。
他具體研究什么,家里人也不得而知,反正趙麗說他每天從早忙到晚。
優越的家庭條件是陶希文追求興趣的底氣,他每天忙什么事情家里人不打聽,也不催促。但該為他謀劃的,家里人也沒落下。
趙麗去年下半年以來操心的最多的是兩件事,一是給陶希文淘換相親對象,二是給他張羅買房子。
過了年陶希文就24了,歲數不大,可他成天就窩在房間里,也不出門,就算是待到34
歲也不可能找到女朋友,所以趙麗心里急啊。
找了女朋友,沒房子肯定不行,這兩件事就成了她目前的當務之急。
96年這陣,燕京的房地產市場遠不如后世火熱,亞運村和方莊是兩個最火熱的版塊,
新樓盤扎堆兒的出現,很多都是外銷房,關注度也高。
這個關注度主要是由兩方面帶來的,一是住在那的明星多,二是房價高。
高到什么程度呢?
便宜的2000美金一平,貴的快奔著4000美金去了。
你還別嫌貴,人家房價不按人民幣算,得有美金才能買,一般老百姓想買都買不著。
「亞運村那地方不行,再過十年啥也不是。年輕人愛熱鬧,就奔西單、金融街那一片,以后銀行、證券公司扎堆兒,全是高工資的,房價一準兒差不了。
離著海淀這邊兒也不算遠,以后開車回來也方便—」
林二春滔滔不絕的給趙麗講著選房經,聽得她一愣一愣的,更加用心的討教起這里面的門道,林二春的好為人師被徹底激發,拿出了一張燕京地圖來比比劃劃。
「媽,房子的事你不用操心。」陶希文聽著趙麗和林二春正探討的話題,說了一句。
他在美國留學兩年,又實習了大半年時間,贊了幾萬美元,存款比這個年代99%的人都要多。
「我買我的,住不住是你的事。」陶希文一下子就沒話了。
這會兒陶玉書打完電話回來,吃飯時對陶希文說:「你開發的那個電郵系統挺好用的,沒想過開個公司嗎?」
陶希文回國這一年并非真的無所事事,他年初的時候覺得在國內用全英文界面的電子郵件不方便,就自己開發了個中文電子郵箱系統,
陶希文聞言搖了搖頭,「國內現在用互聯網用戶太少了,而且電子郵箱也沒辦法盈利。」
「現在沒辦法盈利,不代表以后也沒辦法盈利,商業模式都是一點點摸索出來的。」
陶玉書很欣賞這個大侄子,聰明、穩重、鉆研精神強,但也有缺點,可能是因為家庭背景的原因,身上書卷氣太重,太過理想化了。
「你現在憑著興趣做事,這當然沒錯,但也要花一些精力考慮如何把興趣變現。」
趙麗在一旁說道:「你大姑說得對。家里不需要你賺錢,可你整天閉門造車也不行,
11號樓你劉阿姨她外甥女現在在人大讀研究生,等過兩天你們倆見一面。」
這話題轉的比陶玉成還生硬,真不愧是兩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