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6?9“明明已經不需要通過我,來獲封為太子儲君,卻還是專門和我說這些……”
?6?9?6?9“——公子是在為我、為我竇氏謀算……”
?6?9?6?9“是為了日后的太子太傅、為自己的老師謀算……”
?6?9?6?9如是想著,竇嬰面上也不由得一陣動容,望向劉榮的目光,也愈發帶上了感激之情。
?6?9?6?9但劉榮卻不會告訴表叔竇嬰:自己,真沒有竇嬰想象的那么高尚……
?6?9?6?9“板上釘釘的太子儲君?”
?6?9?6?9“——就像是原本的歷史上那樣?”
?6?9?6?9“呵;”
?6?9?6?9“如果不早點籌謀布局,這太子儲君之位,怕不是張體驗卡而已……”
?6?9?6?9心下如是想著,劉榮面上卻做出一副‘我就順手幫你一把,你別太往心里去’的灑然,伸手拍了拍竇嬰肩側,又對竇嬰咧嘴一笑。
?6?9?6?9待竇嬰神情復雜的再拱手一拜,劉榮才再度回過身,將雙手背負于身后,慢步朝前走去。
?6?9?6?9一邊走,一邊也就免不得同表叔竇嬰——同自己未來的太子太傅閑聊起來。
?6?9?6?9“聽說此番,表叔得了一猛士,名曰:灌夫?”
?6?9?6?9聽劉榮問起此人,竇嬰面上只油然生出一抹敬意,說話間,更是激動地用手比劃上了。
?6?9?6?9“確是!”
?6?9?6?9“公子或有不知:灌夫此人,作戰極為勇猛,又極為忠義!”
?6?9?6?9···
?6?9?6?9“這灌夫的父親灌孟,本名張孟,曾做過潁陰侯:灌嬰的家臣。”
?6?9?6?9“曾跟隨灌嬰征討濟北王劉興居,又立下不菲戰功,更被灌嬰舉薦為軍中將帥,有感于灌嬰的知遇之恩,方舉家改了灌姓。”
?6?9?6?9“此番平亂,潁陰侯灌合跟隨周太尉出征,向周太尉舉薦了灌孟,周太尉也覺得此人可堪重任,便任為灌孟為校尉。”
?6?9?6?9“灌孟做了校尉,其子灌夫,便從家鄉征集了鄉勇一千,跟隨父親一同出征……”
?6?9?6?9正眉飛色舞的說著,竇嬰正要說到要緊處,卻見劉榮悄然抬起手;
?6?9?6?9待竇嬰面帶不解的側過身,又見劉榮怪笑著一搖頭,順勢將話題接了過去。
?6?9?6?9“后來的事,我也聽說了。”
?6?9?6?9“——灌孟年老,雖然得到潁陰侯舉薦,成為太尉周亞夫賬下的校尉,但總是被人恥笑‘年老脫力’,不復當年之勇。”
?6?9?6?9“于是,為了證明自己寶刀未老,灌孟便再三違背周太尉的軍令,擅自引部出昌邑,攻打劉濞的吳楚叛軍。”
?6?9?6?9“只最終,還沒來得及證明自己,便死在了吳楚叛軍的重圍之下?”
?6?9?6?9神情古怪的一語,只惹得竇嬰面色稍一滯,眉宇間也稍涌上了些不自然。
?6?9?6?9——此番平叛,有驍騎都尉李廣‘珠玉在前’,無論是長安朝堂還是漢室軍方,都開始對戰時抗令之類的事敏感了起來。
?6?9?6?9竇嬰原本是想在劉榮面前,夸一夸灌夫這個猛士,卻被劉榮這么一語道破個中齟齬,自也就難免有些尷尬。
?6?9?6?9劉榮卻并沒有就此打住,而是繼續往下說道:“太祖高皇帝有制:父子一同從軍,其中一人戰死,另一人便可以撤離戰場,護送亡者靈柩歸鄉。”
?6?9?6?9“灌孟身死,作為兒子的灌夫,卻并沒有按照慣例扶靈而走,反而自作主張——自任為‘校尉’,接替了乃父灌孟的職務。”
?6?9?6?9“又慷慨激昂的鼓動士卒,以‘為父報仇’為由,召集了軍中部舊,再度違背周太尉的軍令私自出營,與賊軍交戰……”
?6?9?6?9聽劉榮說到這里,竇嬰縱然已不再有在劉榮面前,舉薦灌夫的想法,也還是忍不住開口,為灌夫辯解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