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恭王劉恢,更是不惜為寵妃殉情而死,讓呂太后顏面掃地。
所以,他們該死。
因為連呂太后——連彼時,漢家最尊貴、最有威望,最應該受到天下人敬重、愛戴的呂太后,都無法得到這二人的尊敬;
更何況是長安朝堂中央,以及年弱未壯的孝惠劉盈?
看明白這些,再來看呂太后敕封族親呂祿為趙王,也就是一目了然了。
——老劉家,實在沒靠譜的人吶~
老大劉肥,早就做了齊王,也早早割土進獻,直接向呂太后、間接向孝惠皇帝表明了忠心;
終究不好再移封別處。
老二劉盈,自就是孝惠皇帝本人。
老三劉如意、老五劉恢、老六劉友,先后死在趙王之位上;
就剩下老四代王劉恒、老七淮南王劉長、老八燕王劉建哥兒仨。
年紀大一點的劉恒,呂太后派人去考察了——老實是老實,怎奈實在膽小,似乎是被三個死在趙國的兄弟給嚇壞了,死活不愿做趙王。
剩下兩個年紀小,真封去趙國,也根本沒什么意義。
萬般無奈之下,呂太后最終決定:與其從老劉家、從太祖劉邦的子嗣當中,費盡心思去挑忠于宗廟、社稷,忠于孝惠劉盈的手足兄弟,還不如直接從自己的娘家:呂氏,給孝惠劉盈挑一個忠心耿耿的母族外戚。
于是,趙王呂祿,呂王(梁王)呂產應運而生。
——從后世人、后來者的角度看,呂產、呂祿二人,一個獲封趙王鎮壓北方,一個獲封梁王把守關中門戶,無疑是呂氏外戚狼子野心的有力佐證。
但不得不說:對于孝惠皇帝劉盈而言,這兩個母族外戚,還真就是梁、趙兩國比較靠譜,甚至是最好的選擇。
可靠啊!
可信啊!
雖然有可能反漢家,但起碼不會反劉盈啊!
只可惜,孝惠皇帝英年早逝,之后的前后兩任少帝,又沒能被呂太后真正扶持起來,呂太后便早一步駕崩。
呂太后駕崩,呂氏無人當家做主;
少帝在位,老劉家也是群龍無首。
最終,自然是諸呂向死而生,朝中公卿大臣、關東宗親諸侯里應外合,宗廟、社稷,一夜陷于縹緲之中……
等到了太宗孝文皇帝入繼大統,趙國,依舊讓太宗皇帝頭疼不已。
還是那句話:趙國,實在太重要了……
趙王的權利又實在太大!
不派一個可信之人去做趙王,長安天子就算是睡著,也得有一只眼睛睜著,并時不時瞥向函谷關方向。
相較于太祖劉邦‘選個最出色的兒子去’的簡潔明了,以及呂太后‘直接派我侄子去’的簡單粗暴,太宗孝文皇帝,采取了相對更為溫和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