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此番,漢家自北地出塞,奇襲河南地來舉例;
你是個匈奴部族的頭人,你的部族有萬把號人,幾千男丁組成的騎兵,同等數量的牧奴負責日常生產勞作,另有上萬匹馬、幾萬頭牛,以及十數萬只羊等牧畜,作為你這個部族的財富。
有一天,你聽說漢人打過來了,而且是宛如天降神兵,一來就來了好幾萬,甚至有可能超過十萬!
你會怎么做?
聯合周邊,那些平日里就和你搶水源、搶草場,甚至隨時準備吞并你這個部族,奴役你們部族的鄰居,去對抗那不知道從何而來的強大漢軍?
用你們即便聯合起來,也依舊不到人家十分之一的微薄兵力,去以卵擊石?
對于漢人而言,這么做或許是有氣節、有骨氣;
但在草原上,這就是純傻。
——根本沒有這么做的必要啊!
與其拼著軍隊的傷亡、部族的存亡,去打一場大概率會輸的戰爭,為什么不麻溜投降呢?
只要投降,便能保住整個部族所有人的性命不說,說不定還能保留整個部族的牧畜,成為在漢匈邊界,為漢人放哨的附屬部族!
退一萬步說,就算真成了俘虜,漢人也很少殺俘;
就算戰后,成為漢人的奴隸,也總好過平白丟了性命。
更何況投降,并不意味著你們就注定會被奴役!
只要你能取得漢軍主將的信任,為漢軍作戰,并立下一定的功勞,你就大概率能夢想成真,真的成為漢人的附屬游牧部族!
至于這么做,是否會有心理負擔?
哪來的心理負擔?!
單于庭每年都要你上貢千百頭牛羊牧畜不說,還要你去舔那所謂匈奴單于的腳趾!
做了漢人的附屬部族,你這個頭人就算不能封侯,也依舊能保留貴族身份!
而且不同于單于庭敲骨吸髓——漢人對你們部族,根本不會有過多剝削。
你每年送去幾百頭牛羊,說不定人家還給你返禮,送你珍貴的絲綢、布帛,乃至青銅器皿呢!
說到底,對于投降這件事,游牧之民和農耕文明之間唯一的區別只在于:農耕文明‘衣食足而知榮辱’,覺得這么做很丟臉、很跌份,沒有氣節,不要臉;
但草原游牧之民一生都在為生存而忙碌,對于他們而言,這就是一個性價比最高的選擇。
就好比后世那句:只要我沒有道德,你就沒法道德綁架我。
對于畢生都在為生存二字頭疼的游牧民族而言,道德,無疑是很奢侈,甚至是很讓人無法理解的兩個字。
道德?
能吃嗎?
吃了能飽腹,還是穿了能暖身?
你漢人覺得名垂青史,值得拿身家性命去換——甚至是去賭一個可能性;
但在我游牧之民看來,名垂青史四個字的含金量,還不如一頓飽飯來得實在。
搞明白這些,欒布便也理解了韓頹當,公然支持將才剛投降的河套部族,編為正式戰斗編制的意見。
“如此說來,真要到了沖鋒陷陣時,這些胡騎別部,未必就不比我漢家將士悍不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