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匈奴人靈活自如,機動性極強的騎兵集群,漢家幾乎完全沒有圍殲對方的可能。
甚至即便是想打,也得看敵人愿不愿意打。
亦或者,便是費盡心機,又是下誘餌,又是讓軍隊佯做一副疲憊不堪、戰力低下之態,才能引誘匈奴人打上一場。
這就很難受了。
匈奴人想什么時候來什么時候來,想什么時候打什么時候打;
反觀漢室,想打都得費盡心機的籌謀布局,最后敵人還不一定上當!
——連開打,都需要漢室做局!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如今的漢室,擁有了一次通過鼻塞外交渠道,來逼迫匈奴人和漢家打一仗的機會,倒也算是不錯。
很顯然,劉榮這句話,也極為精準的命中的呼延且當的要害。
思慮良久,呼延且當終于還是放棄了爭取,將自己思慮多日所得出的底線,擺在了劉榮的面前。
“回程之后,外臣或許可以請求我主單于,嫁一位美貌的攣鞮氏宗女,與皇帝陛下為姬嬪。”
“——以鮮卑、烏恒二山為中心的東海千里之土,可為陪嫁。”
“但作為交換,皇帝陛下必須承諾:在明年秋天之前,不會讓哪怕一個漢軍士兵,出現在高闕以南二十里,又或是踏足河西。”
“待明年秋后,我主單于自西方歸來,便會讓那位攣鞮氏貴女南下……”
在呼延且當看來,這是最好,同時也是匈奴單于庭最能接受的條件了。
不同于漢人將和親視作屈辱,草原游牧之民對和親,往往抱以十分開放的態度。
絕大多數情況下,草原上的兩個相距不遠,且實力相差不多的部族,都會通過類似的‘和親’,來加深彼此之間的親密關系。
所以在草原上,兩方和親,意味著這兩方實力相當,屬于強強聯合。
雖然過去這些年,漢匈雙方之間的和親,實際上是弱者對強者的納貢,但在絕大多數游牧之民看來,也仍舊帶著些‘強強聯合’的意味在其中。
現如今,漢匈攻守易型,改由匈奴嫁女于漢室,只要單于庭粉飾的足夠好,就足以讓整個草原相信:過去漢人嫁公主過來,是在納貢;如今我匈奴嫁攣鞮氏貴女過去,卻是真正的強強聯合。
再者,在這個條例中,呼延且當也留了一點小心思。
——今年夏天出發,到明年秋后回來,是單于庭已經定下的西征周期。
只要在這個時間內,漢人能乖乖待在河南地,而不是繼續往外擴張,結束西征的匈奴單于庭,就能扭轉如今的惡劣局勢。
到了那時,再嫁女南下?
呵;
還是先打一場再說吧!
若還是打不過,再嫁女南下不遲!!!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