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到了戰場上,敵我雙方成千上萬人,面對面戰成幾排,然后噓噓靠近;
抵達三五丈的距離了,就開始平端手中長戈,朝幾丈外的敵軍無差別突刺。
這就是冷兵器時代版本的絞肉機。
什么建功立業,什么先登陷陣,什么斬將奪旗——活得下來再說。
哪怕活下來了,也還得和左右袍澤理論理論:這彈了一地的敵軍尸體,哪個是你捅死的,哪個是我捅死的;
甚至同一具敵軍尸體上,哪個窟窿是你捅的,哪個窟窿是我捅的,誰捅的位置更要命一點,這顆首級更應該歸誰……
反觀這些自備糧草弓馬,自組私軍出征的功侯貴戚,那裝備是要多豪華有多豪華。
什么弩機,乃至大黃弩這樣的大殺器,都能在戰時,被這些手眼通天的大人物搞到一定數量,并裝備到自己的私軍當中。
而且,由于這些貴族私軍,并不屬于官方戰斗編制,在戰場上無法被輕松指揮,所以到了戰場上,這些貴族私軍,往往并不會被派為先鋒。
開戰時,敵我雙方各自派出前軍,也就是幾排人平舉長戈,且進且退的互相捅。
捅差不多了,其中一方要崩潰逃散了,另一方才會大步推進。
到了這‘占據有利’大步推進階段,到了打順風仗的時候,這些裝備精良的貴族私軍,才會嗷嗷叫著沖向戰場側翼,在犄角旮旯撿人頭。
而且,由于這些貴族私軍,基本都是自幼接受訓練,裝備十分精良的‘準職業軍人’,并且在戰場上,被貴族們無比珍惜,甚至是捧在手里、含在嘴里,就使得這樣的貴族私軍,總是能拿出令人瞠目結舌的戰損比。
還是拿當年,吳楚七國之亂的決定性戰斗:睢陽保衛戰為例。
在睢陽保衛戰爆發大約四十日后,由功侯貴戚所組成的貴族私軍,開始次序抵達睢陽一線。
然后,他們就和周亞夫一起,在下邑趴到了叛亂平定前數日。
對于睢陽的血戰,他們無動于衷;
甚至就連周亞夫所部,在下邑挖掘壕溝、構筑工事,他們都沒讓手底下的私軍貢獻一把子力氣。
等韓頹當奇襲淮泗口,斷了吳楚叛軍主力退路的消息傳回,睢陽之困得解,吳楚叛軍轉頭朝著周亞夫的下邑攻來,這幫貴族又帶著手底下的私軍,繞道去了睢陽!
睢陽保衛戰打完了,他們帶著兵馬跑睢陽去了!
再然后,下邑之戰也打完了,吳王劉濞棄軍而逃,數十萬吳楚叛軍潰散,這幫貴族才小心翼翼走出睢陽,甚至還三五成群、彼此照應著,自睢陽城往東一路掃蕩。
等到了戰后論功行賞,那真是好家伙,都讓劉榮看了眼!
功侯貴族報上來的斬獲、傷亡、戰損,動不動就是:我部百十人,斬首百余級,戰歿一人,傷五人,殘二人……
每每都是與本方兵力等同的斬獲,以及個位數的戰損!
要不是彼時,劉榮也恰好在睢陽,且基本參加了整場睢陽保衛戰,劉榮都要以為這些貴族,都是人均百戰百勝的將帥之才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