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算不算是遏制土地兼并
最重要的是:這‘借地給農民種’的一條,并非劉榮最終達成‘土地帝有制’,把全天下的土地都吃下,才能開始的。
好比今天,某個農民從自己的一百畝地當中,賣出其中一畝給劉榮,以應對突發的家庭經濟變故。
劉榮拿出幾萬錢,買下了這目的,農民得了錢,讓自己的家庭度過了危機。
那么,劉榮能不能把剛買的這畝地,再無償借還給土地的原主人,繼續去種植呢
農民原本擁有一百畝地,如今卻成了擁有九十九畝,從劉榮手里借了一畝——依舊是一百畝。
雖然原有的一百畝地當中,有一畝的歸屬權變更為天子劉榮,但這個農民家庭依舊維持著一百畝地的可耕種土地面積,依然能得到每年一百畝地的產出。
也就是說,除了失去這一地的歸屬權以外,這個農民家庭沒有收到其他任何影響。
往后,只要不再遭遇類似的變故,其余九十九畝地便不會被變賣,就連賣給劉榮的那一畝地,也未必就沒有買回來的那一天。
這,算不算是遏制土地兼并嗎
說到這里,劉榮真正想要達成的目標、真正想要看到的景象,也就呼之欲出了。
——如果可以,劉榮寧愿自己無法從天下農民手中,買到哪怕一畝地!
劉榮寧愿天下農民,都不變賣自己的地,都死死攥著各自的一百畝地,踏踏實實種下去。
雖然不大現實,但這確實是劉榮的理想。
哪怕是無法達成的理想,甚至幻想,也依舊是劉榮最希望看到的。
既然這個理想無法達成,那么,退而求其次;
既然百姓無論如何,都不可避免的會賣地,那就由劉榮出手買。
一方面,是為了避免土地被豪強、權貴吃下,從而激發這些掌握社會資源的特權階級,對土地的‘饑餓’感;
另外一方面,劉榮買回來的地,能無償借還給原主人,而不是尋常地主那般,佃租給原主人收取地租,加劇自耕農的破產。
最后的最后,最不理想、劉榮最不愿意看到的,是天下人都把地賣給自己,最終促成土地帝有制。
是的,沒錯。
劉榮‘土帝帝有制’的設想,最不希望看到的結果,就是自己真的買下了全天下的土地。
雖然這,是最糟糕、最不理想的情況下,最能為大漢國運托底的結果,卻也依舊是劉榮最不希望看到的。
——推行土地帝有制,卻不希望看到土地真的帝有,這么說或許有點矛盾。
但換一個說法,其實也就很好理解了。
通過‘土地帝有制’來遏制土地兼并,最失敗的一種結果,就是天下土地都被劉榮,或后世的某一代天子兼并。
劉榮遏制土地兼并,最理想的結果是土地兼并被徹底消滅;
其次,是土地兼并不再是‘不可逆’的,被兼并的土地,能夠重新回到農民手中。
再次,是土地兼并速度被延緩。
最差的,是土地兼并達到巔峰,以至于‘天下大同’。
土地帝有制,僅僅只是劉榮為了避免這最后一條——避免天下土地,都被特權階級掌控,并用于壓迫、剝削底層農民,所預留的最后一道保險。
也就是:最不是辦法的辦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