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元勛后人,因醉失國,甚至丟掉小命的還少嗎
商人子弟,因為太過囂張,而被官府立典型、提到鋼板被權貴清算的,又有多少
而在以上諸多案例中,富商子弟也好,官宦子弟也罷,亦或是權貴之后也好;
歸根結底,手里權力最大、財富最多,同時也最不受限制的,無疑便是:皇室子弟。
不同于其他權、貴子弟——皇室后人,尤其是封建皇帝,一不為財富所累,二不受規則限制;
天地萬物,甚至就連全天下的人,都在理論上歸屬于他,想如何處置就如何處置;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除了一句不痛不癢的‘千夫所指’的指責之外,再也沒有能限制皇帝的束縛。
一騎紅塵妃子笑,從來都不是夸張的比喻。
紂王烽火戲諸侯,也從不只是戲本上的寓言。
擁有人世間,甚至是人類歷史上,最為極限的無上權力,又自幼生活在極盡優渥的物質保障之下;
一旦培養方式出了問題,那最終造成的,就必然是遍及天下的禍患與災難。
所以劉榮才會說:自己無法保證自己的后代,不會出現某個廢除陵邑制度的傻缺。
——因為歷史上,西漢末年真出了個這樣的傻缺!
漢武大帝的后代有如此傻缺,沒道理劉榮的后代,就不會有。
還是那句話。
一件事,只要有概率發生,那只要實驗次數足夠多,就早晚會發生。
拋一枚硬幣,即便正、反兩面的概率無限趨近于一半,立起來的概率無限趨近于零,但也絕不是完全沒可能。
一千次,一萬次,乃至十萬、百萬次拋投,總會有硬幣立起來的情況出現。
同樣的道理;
皇室后裔,尤其是皇位繼承人,哪怕劉榮再怎么未雨綢繆、構建制度,也終歸是有幾率出現漏洞的。
尤其要命的是:自己立下的規矩,后人并非必須遵守;
只要足夠混賬,就完全可以不管不顧,我行我素。
再加上隨著王朝穩定的時間越來越長,社會階級愈發固話,社會矛盾緩慢積累……
結合此間種種,將時間線放長到二百年,至少十代人的區間間隔內——劉榮往后十代的子孫當中,出一到兩個傻缺,幾乎是必然事件。
往遠了說,或許會是二百年后,劉榮的第九世、第十世孫;
往近了說——說不定就是劉榮的孫子,甚至是兒子!
畢竟歷史上的太宗孝文皇帝,只怕是到死都想不到:在自己死后,短短兩代人的功夫,自己的孫子輩,就出了一個視天下民生于不顧的‘暴君’。
再者說了:兩百年后,坐在漢家皇位之上的,難道就必定是劉榮的子孫嗎
——按照原本的歷史時間線,從太祖高皇帝劉邦,到世宗武皇帝劉徹;
從第一代的始祖劉邦,到第四代的重孫劉徹;
短短三代人,漢家的皇位傳承,就先后有兩次偏離了嫡脈!
漢二世孝慧劉盈,沒能成為西漢歷代皇帝的二世祖。
孝景太子劉榮,更是連皇位都沒坐上去,就被弟弟搶了大位!
武帝之后,更是先有戾太子劉據,因巫蠱之禍而死;
后有昭帝劉弗陵無后而終;
再有廢帝海昏侯、昌邑王,在位短短二十七天,便犯下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不可饒恕的罪過……
考慮到這個時代的醫療水平,以及嬰幼兒成活率、成年男性生育率;
毫不夸張的說:往后二百年,劉榮想讓漢家的被一個皇帝,都是自己的嫡脈子孫,完全就是在做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