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說卻告訴老上單于,你們這些做法是本末倒置了,反而削弱了民族的實力。要知道匈奴為何如此強大,正是因為他們衣食與漢人不同,如今提倡穿漢服吃漢食,加強對漢朝的依賴,不是變成“自我削弱”了嗎
老上單于連連稱是,心中十分震驚,中行說這人有頭腦啊,這不得好好“供養”起來。老上單于恭敬地詢問中行說,那依你看,我們接下來該怎么辦呢
中行說表示:“將漢朝的繒絮做成衣裳,戰士們穿上它們在荊棘里奔跑,這樣衣褲就會被扯壞,以此證明漢朝的繒絮根本比不上匈奴的皮襖。接著把漢朝的食物都丟掉,顯示它們根本不如匈奴習慣飲食的乳制品美味。”
老上單于聽完大呼厲害,原來這看似一般的主意,實際上就是所謂的“文化自信”。一個部落或國家人民的自信,都要建立在本土文化自信的基礎上。
當我們有了文化自信,才能為民族塑造一個強大的心理,才能讓人民走到哪都充滿自信,對外能夠挺起自己的腰桿。不得不說中行說這一招太絕了,對匈奴的幫助遠勝于打贏一場仗。
而中行說帶給匈奴的驚喜遠不止此,匈奴人雖身強體壯,但確實缺乏文化熏陶,更不懂得算數。中行說的到來,他教會了匈奴人如何算數,能精確地統計牲畜武器,以及戰爭中盤點戰利品。
據說歷史上第一次細菌戰,便是由中行說發明的,他告訴匈奴們將死去的牛羊等牲畜尸體,掩埋在漢軍進攻匈奴路線的水源上游。
經過時間的沉淀,水源便會受到嚴重污染,產生可怕的毒素,然而卻不能被肉眼所察覺。
而在中行說死后多年,漢武帝派出軍事家霍去病前去討伐匈奴,結果喝下那些有毒的水,年紀輕輕就中毒身亡。
當然這只是一種猜疑,因為和霍去病一同前去討伐的士兵,并沒有出現大范圍的病死,因此霍去病被“細菌戰”所害一說未能取得嚴肅的考證。
也可能是因為中行說成為“漢奸”后,漢人對他非常痛恨,便將對大將軍霍去病突然病逝的原因強加在中行說身上,無形中增加了中行說身上的槽點。
說到“漢奸”這個詞,很多人腦中便會浮現背叛中國,殘害中國同胞的惡人形象,例如汪精衛等人。
事實上,“漢奸”在近代才被視為“背叛中國投敵之人”,在古代則是特指背叛了漢族的敗類。
而我們今天所要談論的人,他便是歷史上的第一個“漢奸”,首位背叛漢族并幫外敵殘害同胞的漢人“中行說”。
在漢朝時代,漢族與匈奴向來關系緊張,兩國之間時常兵戎相見。公元前174年,匈奴首領冒頓單于離世,他的兒子稽鬻繼位,號稱為“老上單于”。
老上單于上位后,匈奴與漢朝的關系更加惡劣,他采取非常流氓且有效地“游擊戰”策略,經常今天在a地打你一下,明天就跑b地打你。
等漢朝派兵出去鎮壓時,老上單于就急忙跑遠了躲開,漢兵到了連影子都看瞧見一個。
為什么呢人家匈奴身體素質高,而且大多是騎兵啊,跑的速度是非常快,經常用騷擾、進攻和掠奪的手段耍弄漢朝。
你要出兵鎮壓,他鐵定不跟你硬碰硬,直接消失,你一會去,他又出現到處破壞,真是把漢朝皇帝給折騰得“一個腦袋,兩個大”。
漢朝實在是遭受不住折騰,就想著錢買平靜,畢竟歷史上這么做的朝代也不少,匈奴們就想從這里撈點錢,那就干脆滿足他們吧!
封建王朝的“進貢”或“割地”思想開放,他們往往為了實現眼前的利益,便不重視祖國的統一和尊嚴,給后世子孫留下了很多的威脅和恥辱。
聽到漢朝選擇投降,還要給自己進貢,老上單于也是心動了。但這家伙也是狠人,對漢朝皇帝“獅子大開口”,表示自己不但要錢,還得“進貢”幾個漢族的美女。
漢朝一聽,怎么又是“和親”這一套路,又不是沒受過這種屈辱,再忍受一次又何妨呢!于是漢文帝便“屈服”地答應了,將宗室女送去匈奴,而中行說便是和親隊伍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