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師祖無法接受自己珍愛的作品受到這種侮辱,郁郁寡歡,痛苦焦慮了很久,接著封爐停工,不再鑄劍。
而吳王兵敗之后仍不消停,還想把他綁進宮去專為自己鑄劍。
不是說“劍在側,國興旺”么?那就虜個鑄劍師來,天天鑄劍,劍便日日在側,國家不就能年年興旺了?
歐冶子不愿侍奉這種無腦君主,借口拖延了一段時間。
他在絕境時偶遇隕星墜落,這顆一人高的天降奇石引起了他心中強烈的共振,覺得這石頭就是另一個他,是他的宿命,和隕星一樣,該落了。
但在劃落的最后之際,隕星依然能在夜空中灼燒出最熾烈耀眼的光輝,在接觸到地面的那一剎那,完成了自己的壯烈。
就這么決定了。
歐冶子重新開爐,熔煉隕星,他要和自己的宿命融合到一起。
待黑色的天石融化成滾燙的汁水后,他脫下自己的衣服,整整齊齊疊好,跟弟子們囑咐了幾句,便毅然而然地跳進熔爐,去追尋他的壯烈去了。
以身殉劍,他把自己鑄成了一把劍。
“‘仁劍無攻,利刃藏鋒。’這是師父跟我說的,那又是他師父的師父告訴他的,是歐冶子的最后一句話。”
徐夫人話音落罷許久,屋里沒有一人接話,只有夏初的幽幽蟬鳴。
荊軻覺得該說點什么:“哦。”
然后空氣變得更加安靜……
他又問:“劍的故事我明白了,那統一天下的說法是怎么來的?”
徐夫人不屑:“讖言罷了,最初是從齊國傳出來的,也許是什么人得了那劍而編撰出來的說辭,就跟湛盧一樣,成為他們野心的工具。”
荊軻:“那又是……怎么落到我父親手里的?他叫什么?”
“慶云,”徐夫人慢聲道,“祖上姓慶,是齊國大夫慶封,與其他臣子你爭我斗,遭了變故,舉族遷到吳國,還獲得一塊封邑,重享當年富貴。
“后來又遇戰事,楚國大舉攻吳,誅戮慶封全族,只有寥寥幾人逃出。他們在諸國之間改名換姓、流落輾轉。
“最終你曾祖那一支定居魏國,時隔多年又姓回了慶,你父慶云投奔信陵君做了他的門客,為他效力,當年竊符救趙也有他的一份功勞。
“這無刃劍是你的傳家之物,據說是慶封后人逃亡時,在機緣巧合之下從歐冶子的弟子手中獲得,就這么一直傳了下來。
“而‘得無刃劍者得天下’這則傳言愈演愈烈,諸國君王明爭暗斗,賠進了不少無辜性命,甚至攻城略地、生靈涂炭,用其他名號做為掩蓋,只是為了一把劍。
“慶氏為了不讓這把劍落入任何一個君王手中,不乏流血犧牲,在我們鑄劍之人的眼里,慶氏已經和無刃劍綁在了一起,二者不可分割。
“那劍,也是慶氏后人要用性命去守護的東西,守劍,是你們的使命,也因為這事,我與你父曾是舊交。
“本以為無刃劍銷聲匿跡了,沒想到流言又起,這就循著風聲來濮陽打聽,卻又顧及耳目不便直接登門詳詢,正好小婿在城中游蕩,便趁了他的借口來與你一見。”
蓋聶微微失落,原來去年年底,師父不是特地來喊他回家的,而是來探探無刃劍然后順帶喊他回家……
“那……”荊軻按捺不住問道,“我叫荊軻是為了隱藏身份么?我聽父親、哦,是我的養父說過,阿爹曾說他辜負了五國,這又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把我放到段家?您又是怎么知道我是他兒子的?”
他有太多的問題,一股腦地拋了出來,藏著不解與無奈。
之前還輕輕松松郊游來的,忽然就多了個使命,與其說是家族使命,不如說是帶著美名的負擔。
徐夫人凝眉垂目,不被這串問題攪擾,按照他自己的思路繼續說了下去:
“這就要提及十二年前、五國聯合攻秦的戰事……”
……
……
【小劇場】
五歲的荊軻:阿爹,為什么我沒有阿娘?別的小朋友都有。
慶云阿爹:看到最亮的那顆星星了嗎?阿娘在天上看著我們呢。
五歲的荊軻:最亮的……最亮的……啊,是那個,那邊也是,它們都很亮,原來我有這么多阿娘,別的小朋友該羨慕我了。
慶云阿爹:……好的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