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勝利是第一位的,人的過錯可以彌補,人的異見也可以包容。
他相當樂意自省與反思,不喜歡被負面情緒影響決策,多余的憤怒只是浪費時間。
“罰你一年俸祿,杖責三十,爵降三級,軍中職務不變,好好操練軍士,待明年攻趙,如若再敗,提頭來見,另外,去跟你的老師請罪吧。”
軍隊被全殲,只要能留下一命,就都算罰得不重了。
桓齡感激涕零,當即伏身頓首:“末將遵命。”
廷尉李斯始終交手站在一旁,待他走后過了許久都沒說話。
他在等嬴政自我調節、撫平情緒。
李斯快五十了,微微駝背,輔佐著年輕的秦王從無半分后悔。
只有忠心不二地跟著這個君主,才能實現他的抱負。
同樣,只有能準確揣度君主的內心,才能更加順利地實現抱負。
在《諫逐客書》一事之后,李斯被升任廷尉,至今跟在嬴政近前有兩年了。
自詡能從他微妙的表情和呼吸中辨別出情緒的好壞。
比如此時,嬴政深深吸進一口氣,臉色都憋紅了,許久之后才徐徐呼出,如此三回,眉間終才放松,捧起看到一半的竹簡讀了起來。
李斯便也松了一口氣,靜靜陪在御前。
嬴政本想好好看個書的,找李斯請教一些問題,桓齡突然跑來打斷,害得他都忘記看到哪邊了。
兩指順著字列找了一會兒,落在“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這一句上,輕點兩下,繼續看。
不多時便看完了一卷,抬頭問向李斯:“聽說韓非師承荀子,是你的師弟?”
李斯欠身:“正是。”
嬴政仿佛已經從被殲十萬兵的強烈陰影中走了出來,對著文章感慨道:“此人大才,當得一聲韓子。”
李斯:“確是,韓師弟文采斐然,在先師門下學習時,就頗得他的賞識,也被同門看作表率。”
嬴政點點頭:“寡人從不認為只用華麗的辭藻就能寫好文章,如若內容空洞無物不過是徒有虛表。
“而像這種于平實中見奇妙的,還能同時具備出眾有趣的文辭,這才是集智慧之大成。
“只有對世事、哲理見解頗深的人,才能以最平實易懂的文字,精煉出最核心、最原本的道理,這才是傳道。
“韓非此人,閱盡天下,只讀這一卷,就對治國理政大有裨益!咸陽還有多少他的文章?寡人全要!”
李斯躬身答應:“微臣這就命人去準備,請王上稍待。”
嬴政話多了,就說明心情不錯,轉變也是極快的。
不開心的要速速拋到腦后,把心思投入到最重要、最關注的事情上。
這也是一個成熟的君王在繁雜政務中游刃的技巧,不然頭都要禿了。
嬴政捧著書簡愛不釋手,完全被文字吸了進去。
韓非的《顯學》,一篇批判儒墨兩家的文章。
盡管有些看法并不完全認同,但只要有無比出彩的幾句話,就足以俘獲一只迷弟的心。
嬴政本想換另一篇的,這篇卷到一半,想了想又重新展開,從頭開始看起。
太好看了!
真想見上一面啊,這個韓非,如果能為我秦所用就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