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什么燕國?!
荊軻才不要去嘞,他還沒有準備好。
聽說太子丹是今年年初抵達的燕國,按照歷史進程,離刺秦還有五年。
現在突然叫他去燕國,做什么?要提前刺秦嗎?
不要不要。
孩子還沒出生呢。
他當場拒絕了高漸離的提議,果斷拒絕,強烈抵制。
高漸離只是溫和地笑笑,眉眼彎成舒服的弧度:“那在下就在濮陽住下了,荊兄什么時候決定好,可以隨時來逆旅找我,去燕國的路,我熟。”
荊軻頓覺難辦:“你這是……要在這里等到我走嗎?”
漸離微笑:“是。”
“那我若就是不走呢?你要跟我一起在濮陽養老嗎?”
漸離依然微笑:“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走不走是荊兄的事,等不等是在下的事。聽徐先生所說,荊兄不是不能擔責承重的人,也認可自己作為慶氏后人要守護無刃劍的職責。
“如果推脫,那定是有情有可原的原因,方才在府上見到令正,我便斗膽猜測,荊兄是放心不下尚未出世的孩子吧。”
嗯,猜得挺準。
不過孩子只是其中一個,這一大家子他都放心不下。
他甚至要重新考慮一下,是不是要沿著歷史荊軻的軌跡接下太子丹的任務,那樣無異于自殺,也是一早就被自己否定掉的人生道路,可徐夫人那邊,的確要去做個交代。
荊軻嘆了口氣:“我再想想吧,反正孩子周歲前我是不會離家的。”
高漸離輕點一下頭:“那在下等著荊兄做出決定。”
……
……
回城路上,兩人一路無話。
春末夏初,白云悠悠,四野青綠,一片生機。
牛犁在田間繁忙來去,農人蒼勁的吆喝聲此起彼伏。
高漸離永遠不疾不徐,還時不時停下望望風景,看看耕種的農民,像是在給他的樂曲找靈感。
而荊軻沒有閑情逸致陪他游覽,滿腦子都是事兒。
他在心里快速地推測了一下歷史荊軻的人生軌跡,八成如下:
如果那個荊軻當初沒有站出來為段靈兒擋婚,那靈兒就會被呂延強行納妾。
接著,他失去了人生方向,落寞離鄉,在列國晃蕩,最終來到燕國。
他生無可戀,干脆接下太子丹的任務,才有了之后的自殺式刺殺,狠狠壯烈了一把,把自己的名字和秦始皇緊緊綁在了一起,名留千古。
如果那樣的話,現在的荊軻寧愿不要這個名。
刺秦是那個荊軻的宿命,守護無刃劍是自己的使命。
這兩樣說起來好聽,但怎么看都是要舍棄小家而成全大義。
他不要。
他沒忘了現在的自己是一個養子,一個丈夫,一個父親,他的職責在家庭。
人只活一世,如果不能守護家人平安,不能跟他們在一起,名留千古又能怎么樣?
他掀翻了之前“不刺秦不荊軻”的輝煌人設,把這六個字在心里撕得碎碎的,踩在腳下跺得爛爛的,再丟進火里燒得干干凈凈。
再也不想去想。
反正人生到了終點,就是眼睛一閉兩腿一蹬,什么都不知道,只會在死前最后一刻感懷這一生。
所以是抱憾地慘烈死去?還是在充滿溫馨的回憶里、在家人的陪伴下漸漸離開?
荊軻選擇后者。
這種想法,當初在接下無刃劍的時候還沒有這么強烈。
那會兒還帶著年輕人的熱血去高歌使命。
可現在不同了,他要當父親了。
如果無刃劍在身邊,他一定會全力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