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還能說什么?
荊軻當然說:“不愿,也請太子不要再作此想。”
姬丹皺眉:“荊卿為何對此事這般抵觸?若刺秦大事可成,待你歸燕后,我必奏請父王給你賜爵封君,一躍晉升燕國貴族,后世幾代富貴,還請荊卿鄭重考慮。”
“你覺得,”荊軻挑了個棗子,咬一口,“刺秦是有去有回的事么?”
“自然是有難度,成大事者必要擔其風險,但如果能成功歸燕,王侯將相隨你挑選,如果敗了……”
“如果敗了,”荊軻接上他話,“燕國便頃刻覆滅,你這不是大事,你這是在賭,燕國可沒有那個本錢陪你冒險。”
姬丹忍下一口氣:“那還有更好的辦法么?”
“我昨天跟田先生說過,一,聯合齊楚合縱,如果走了狗屎運,也許能再拖延幾年,二,拱手交出燕國地圖,可保燕國王族和全軍將士的性命。”
姬丹搖搖頭:“燕國一息尚存,現在又與代軍聯合,怎知不能抵擋?”
荊軻:“你是在自己騙自己。”
姬丹知道,但他不想就這樣認輸,尤其是向嬴政認輸。
同樣是少時在趙國為質,憑什么他能做強國的王,而自己到今天還只是個弱國太子,在泥潭中掙扎求生,他不甘。
而且他認為嬴政絕對是有意針對自己,就是因為當年小鹿兒的事,他竟恨了十幾年。
姬丹壓下情緒,繼續說:“至于合縱,你以為我沒想過么?這幾年一直派人在外走動,游說齊楚大臣,尋找能人說客,可都無功而返,他們一聽要與秦國相抗,便紛紛沒了抵抗之意。”
荊軻:“那你可知他們為什么會一聽秦國就放棄抵抗了?”
姬丹不說話了,他當然明白其中緣由。
如今的秦國沒有對手,當初六國還能合縱是因為三晉尚且強大,成為秦國東進的巨大屏障,幾國聯合,便能將秦軍鎖死在函谷關內。
可不到二十年,六國氣數便盡,韓趙已亡,滅魏也只是彈指的瞬間。
余下三國各占一方,連龜縮自保都難。
秦國的版圖已經推進到渤海邊,大軍在燕國南部駐扎,生生阻斷它南下的路線,這種情況別說合縱,連車馬經過都不被允許。
秦軍壓境,就算和代國聯合也希望渺茫,代國只是無根浮萍,一個小波浪就足以把他打翻,燕代兩國都已經走到了盡頭。
“只有一條路了,”姬丹執拗道,“必須殺了嬴政,讓秦國內部生亂,暫停攻燕,我們才有機會向南去聯合齊楚。”
荊軻嘆了口氣,看來自己昨天跟田光都白說了,現在也不打算再解釋一遍。
姬丹禽困覆車,他才不要跟他呆在一輛車上。
他拱手道:“太子執意如此,請恕荊軻幫不上忙,就只能祝太子、祝燕國好運了。”
說罷就要叫人來送客,姬丹立刻喊住他:“且慢,既然荊卿不愿冒險,人之常情,我也不好緊緊相逼,不過……關于無刃劍的事,我很想了解,也許是燕國的一個機會,還望荊卿不吝賜教。”
荊軻:“那劍已在嬴政手中,太子又何必執著,天下……早就與你無關了。”
“但燕國與我有關,”他立刻駁斥,“只要我還是一天燕國的太子,就絕不會看著秦軍踏上我的國土,這份執念,你永遠不會明白。”
荊軻對姬丹印象不好,所以處處排斥,覺得他虛偽淺慮,卻忽略了他作為一國太子而真正為國著想的一面。
最初覺得他不思救國正途,卻只想用偏門刺殺,以為這便能救國。
但現在想來,哪里還有什么正途?
燕國山窮水盡,列國人才凋敝,所有可行的道路都被秦國給死死堵住了。
在荊軻看來,拱手讓出燕國、主動向嬴政俯首稱臣的確是唯一的活路,可保燕軍和百姓免受戰火屠戮。
他能這么想得開,是因為他知道這個世界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