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話不刺人就不舒服似的,荊軻也不能由著他刺,溫和地笑笑:“呵,若不是李廷尉當年派人鍥而不舍地暗中盯梢,在下也做不上這個劍卿,一介小民,又怎會有機會與廷尉隔案而談?”
即使他來了咸陽做這個所謂的劍卿,也與李斯沒有直接的接觸,而當年被竊走無刃劍的事,事到如今,看起來著實沒有追究的必要了。
而除此之外,李斯便也不知他究竟為何要來找自己,還帶著蒙毅一起。
“到底所為何事?”他問道。
荊軻有求于他,不卑不亢地欠身:“在下與蒙郎中絕對相信廷尉是一心為了秦國的忠臣,不然也不會登門商議,現有一事,事關內吏通敵,我二人無意聽到一些談話,但光憑那樣并不能落實罪行,所以需要借助廷尉在城中的耳目的力量,以求更多的人證。”
“通敵的內吏?”李斯頓時嚴肅起來,目光犀利,“是誰?”
荊軻與蒙毅對視一眼,接著便道出了趙高與楚諜勾結的始末,包括那一場欲擒故縱的火災和下套失敗的遺憾。
李斯聽罷,很快反應過來:“所以……你才不讓蒙毅將他關進王獄,是在為他有可能出宮與楚人接觸而提供便利?”
“廷尉慧識,”荊軻點點頭,“他竊取無刃劍失敗,若是賊心未改,便一定會想辦法出宮與楚人見面,再重新商議偷劍的事。”
李斯垂目嘆了口氣:“他真的以為一把劍就能改變局勢?今早聽聞的軍報,我軍已經攻至郢都城下,不出一月一定破城,楚國強弩之末、回天乏術,老夫與趙高無甚往來,但也知他是個聰明的,不至在此時做出這般愚蠢的選擇。”
蒙毅接話:“可趙高不知道戰況到底如何,楚人許了他重諾,他還做著楚國的令尹夢呢,我們來之前已經命人只對他一人放出了假的風聲,謊說我軍久攻不下,后遭項燕大軍伏擊,戰事難解難分,勝負未知,這便會激他想方設法出宮與楚諜會面。
“等到了那時,廷尉的耳目便可派上用場,提前布網,將其一舉抓獲,縱他趙高巧舌如簧也百口莫辯,而王上最是容不下身邊有通敵之人,定殺之。”
李斯:“趙高只是一個小小的卒史,關進王獄便罷,等王上歸來再將他定罪,失職、失察、或是通敵嫌疑,王上自會處置,又何須你們大費周章地設計下套?”
荊軻搖了搖頭:“以趙高的身份與才能,王上未必會狠下心來治他的罪,再說通敵嫌疑沒有實證,僅憑我和蒙毅的揭發并不足夠。
“若到時再讓他趁機用三寸不爛之舌一嚼,我二人遭到反誣也說不定,而對付趙高,務必一擊即中,一擊即殺招,必須要他死。”
李斯一怔,猶豫地問道:“你這般置他于死地,是與趙高……有仇?你們從前有過節?”
蒙毅聽罷,也看了過去,他至今從未問過荊軻為什么要那么針對趙高。
起初以為是因為發現了趙高通敵的陰謀,為了秦國的利益才出手。
可他對弄死趙高的熱切好像已經超出了法律懲戒足以平息的地步,這么咄咄相逼,似乎趙高不死他不休,也太不像荊軻一貫對朝堂置身事外的作風。
除去私仇,確實再想不到更深的緣故,此時想聽他一個解釋。
而荊軻垂目沉默了片刻,抬眼回看二人,一字一頓道:“趙高不死,大秦不久,他必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