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人遺留或者說是發現的這處山洞可以說是絕佳的冶鐵之地。
洞口的高度雖然只有六米的樣子,但是進洞十幾米后的洞高陡然增加到三十幾米。
而且洞內的面積雖然不太規則,但也算得上寬敞,大概有三四個籃球場那么大。
壘砌七八座冶鐵的高爐綽綽有余。
不過考慮到上料以及加裝鼓風設備,黃品只打算在洞內砌五座小高爐。
不過規劃也只是規劃,真正實施起來其實很繁瑣。
在第一步壘砌高爐的材料上就頗費工夫。
鐵爐全由黏土壘砌,黃品怎么看都覺沒有安全感,最起碼也要磚土結合才行。
而想要磚砌,就要先修筑磚窯。
好在秦磚漢瓦并不是平白得來的名頭。
這個時期已經有了成熟的燒磚技術,并且不管是實心磚還是空心磚都能燒制。
但或許是出于粘合材料的原因,燒制出的磚大多用于鋪設地面而沒用到到砌墻上。
而有水泥,有磚,而且能冶鐵就能制作鋼筋,蓋個二層小樓根本不是問題。
這讓黃品甚至生出一股想要當個包工頭的沖動。
最不濟給自己蓋房的時候也得弄個后世標準的自建房。
不過眼下不是考慮這個的時候,加之還沒開春在外邊也蓋不了房,黃品只能暫時按捺住這股沖動。
而對于用磚來壘砌高爐,西橫出于技術慣性的原因,心里其實是不太認同的。
可考慮到黃品每每都能帶來驚喜,以及燒制烏炭的經歷,還是按照黃品的吩咐先挖起了磚窯。
并且對于黃品提議高爐由圓形改進為橢圓形,以增加風力送達到爐中心提高爐溫充滿了期待。
有動力,又不缺人手,雖然繁瑣了些,但是一步一步進行的十分順利。
挖磚窯以及挖土燒磚這期間,黃品將胡人俘虜全都給調撥過來進行采鐵石以及冶鐵需要的其他石料。
當高爐壘砌起來時,已經囤積了相當可觀的鐵石。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純以人力碎石與搗粉,效率還是低了些。
只能等開春冰凍的河流開化以后效率才能提高起來。
不過當忙碌了一個多月后,看到第一爐鐵水緩緩從出鐵口緩緩流出,唯一的不足也被黃品拋在了腦后,心中滿是歡喜與興奮。
“烏炭的火頭是真硬!”
看到鐵水流出的西橫比黃品還要興奮,手舞足蹈的喊了一句后,抬指著高爐聲音發顫的對黃品道:“改了爐形,風也能鼓得更深。
以往要燒上一天一夜,現在居然縮短了半數的工夫。
今后農器得來更易,軍械更是可以以鐵代銅。”
黃品雖然也興奮,但興奮點與西橫不一樣。
他興奮的不是縮短了多少時間,而是出于完成了一個超大手工制作的滿足感。
而且眼下流出的鐵水冷卻后只是生鐵而已,離著鋼還遠著呢。
他想看看西橫是如何將生鐵增加韌性弄成鋼的。
收了臉上的興奮之色,黃品對西橫朝著鐵水努努嘴,“別說這些沒用的,趕緊接著弄。”
“幾個小子已經帶人在放鐵范了。”
應了一聲,西橫指了指石槽,神情依舊激動道:“待定型后再燒上一遍鐵器就耐用了。
下爐再燒就不能燒得這么猛,得弄些鍛打用的鐵料。
到時給你與隴西侯一人鍛把上好的鐵劍出來。”
黃品摸了摸下巴,西橫的鍛鋼方法還是繁瑣了些。
炒鋼法也還沒摸索出來,灌鋼法就更不用提了。
其實看不看接下來的操作,沒什么大意思。
偷偷瞄了一眼一直沒做聲,一臉新奇的看著鐵爐與鐵水的李信。
黃品低頭琢磨了一下,最終還是打消了現在就講出兩種制鋼的方法的念頭。
打算再等一等,看看有沒有成為私人鋼鐵巨頭的可能。
想到這,黃品對李信揮了揮手,“一起回營帳歇一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