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甚愛王羲之書法,謂其天下第一。”
“上行下效,王羲之的書法即是天下第一。”
武媚娘笑著感嘆道:
“所以為帝者要節其所欲,不然自有阿諛之徒攀圖捷徑,毀壞國法。”
李治笑著點頭,眼神中閃過一抹異色。
……
大宋,
趙匡胤看著天幕,神色帶點向往。
“蕭衍確實是一位相當難得的皇帝,即使拋開他的皇帝身份不論。”
“單就才華、品性、教養、魅力等方面考量,他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六藝備閑,棋登逸品,陰陽緯候,卜筮占決,并悉稱善,草隸尺牘,騎射弓馬,莫不奇妙。”
“其在文化與藝術上的全能之性及對各種愛好的嫻熟精通程度,沒有幾個皇帝能與之比肩。”
一旁的王繼恩躬身道:
“帝王者需心懷天下,梁武帝為帝之心不至誠,不然也不至于龜縮江南。”
“陛下志圖萬里,何需艷羨他人技藝小道。”
趙匡胤不由一愣,笑著點了點他。
“好一個狂徒。”
……
【剛剛繼位的梁武帝就感嘆“朕之今日,所謂懔乎若朽索之馭六馬。”】
【他覺得自己仿佛是在用腐爛朽敗的繩索駕馭六匹奔馳的駿馬,生怕烈馬掙斷馭繩,弄得自己車毀人亡。】
【在這種如履薄冰的心態下,初為人君的梁武帝勵精圖治,奮發圖強,除舊布新。】
【公元502年五月,梁武帝下令放出皇宮里齊國諸帝從各地遴選來的許多宮女歌姬。“以宮女二千分賚將士”。】
【下詔,在皇宮門口的“謗木”和“肺石”旁設立兩個木函。】
【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沒有因功受到賞賜和提拔,或者良才沒有被使用,都可以往肺石函里投書信。】
【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想要給國家提什么批評或建議,可以往謗木函里投書。】
……
大明·萬歷時期
正在給萬歷講課的張居正看到天幕,口中一拐,直接講道:
“陛下可知謗木和肺石是何物?”
一身紅袍,頭戴玉冠,尚且年幼的朱翊鈞誠實的搖搖頭。
張居正不茍言笑道:
“謗木和肺石是古代宮門處必需之物。”
“前者是一根豎立的木頭,百姓要是對朝廷有什么不滿和批評,可以將批評寫在木頭上。”
“而肺石是一塊顏色暗紅如肺的石頭,百姓若是有什么不能解決的冤情,只要往肺石上一站,就有專門的胥吏幫著把冤情反映到朝廷處理,絕對不會無視。”
朱翊鈞想了想,稚嫩道:
“可是先生,朕沒有在宮門處看到木頭和石頭啊?”
張居正嘴角微翹,答道:
“時過境遷,事物變易。”
“如今聳立于承天門前的恒表,就是從謗木演變而來。”
“肺石則漸漸遠隱,唐宋之后就被登聞鼓所取代了。”
朱翊鈞點點頭。
“所以才有擊鼓鳴冤一說?”
張居正開口夸道:
“陛下聰慧。”
“但此二物的本質是何,陛下可知?”
朱翊鈞搖搖頭。
“望陛下謹記,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廣開言路、虛心納諫。”
“此二物之本也。”
……
長這么大還沒去過天安門呢,等這本書完結后想去看看。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