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一萬遍仁慈,不如砍了一個殺人犯。”
“講一萬遍廉潔,不如嚴懲一個貪官。”
“只能把仁義道德掛在嘴邊的皇帝,不是虛偽就是無能。”
“因為真正一心為國家的皇帝會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如何合理利用君威來消除社會和朝廷中的惡行。”
“惡行被消除以后,善念會自動成長起來。”
“反腐也是一樣。”
“失去必要的暴力懲戒,反腐敗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朱標知道這番話是說給自己聽的。
他明白,暴力也是一種手段。
暴力本身是中性的,不一定是惡,為了應對惡而不得不使用的暴力是屬于善的范圍。
……
{在嘉慶中期,高官官員中,旗外漢人的數量第一次超過了滿族和蒙古族官員。}
{有部分原因是儒家思想對皇帝產生影響,讓清朝皇帝開始淡忘滿漢之分。}
{還有部分原因是清帝對天下國家的責任感加強、對滿洲的責任感相對降低的結果。}
{但皇帝本人的因素并不是關鍵,關鍵還是在于滿蒙勛貴集團的墮落速度超過了漢族精英集團。}
{這個時候,“滿人不堪用”開始成為朝野共識。}
{就算是滿蒙官員要想辦點實事,也發現任用漢人當下屬更為稱手。}
……
劉宋。
穿著一身白獅紋紫袍的劉裕,直接大馬金刀的坐在殿前臺階上。
“這話說的怎么這么熟悉呢”
坐在右側的劉義隆抱著膝蓋道:
“不就是胡人入主然后腐化那一套嗎。”
“不對……魏晉也腐化……”
劉裕咋了咋舌,嘖了一聲道:
“這儒家東西這么邪性嗎”
“你說我要不要……”
劉義隆立刻打住他父親話。
“這天下現在誰不是儒家子弟”
“父親想獨尊他家也沒有人啊。”
劉裕不是坐以待斃之人,直接問道:
“你又什么想法。”
劉義隆沉吟片刻,輕聲道:
“董仲舒的儒,也不見得是真儒嗎。”
“儒皮法骨是儒,儒皮道骨也是儒。”
“只要名字是儒就可以了。”
……
大清康熙時期
“滿洲勛貴入主中原,剛開始是擁有很強的活力和進取心,責任心和廉潔程度大體都高于明末士人。”
披著一身藏青色的錦袍,康熙背負雙手對被喊來的胤禛憂心忡忡道:
“他們的特權通過世襲來傳遞,腐化速度就相當快。”
“漢族士人……”
康熙抿了抿嘴,嘆聲道:
“經過反復的鐵腕打擊,清談誤國的臭毛病是改了不少,活力有所恢復。”
“就算也在腐化中墮落,但好歹有科舉制度不斷注入新鮮血液,情況是遠遠好于滿洲勛貴的。”
“但兩大集團的墮落速度依舊是一快一慢。”
胤禛明白了康熙的意思,低頭道:
“所以,滿洲勛貴的墮落程度定是要比漢族精英更加嚴重的。”
康熙瞥了一眼他,繼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