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務府諸多行事方式令人費解至極!
一方面,內務府作為大秦朝廷的代表,作為少府的迭代,竟然不斷抬高糧食收購價格;另一方面,他們卻又將所購得的食物以平價對外出售。
如此怪異之舉,著實無人能夠參透其中深意,就連內務府自身對此也是茫然無知。
然而,他們心里清楚,這些指令乃是源自上頭再上頭的高層,此乃最高命令,容不得半點違抗與質疑,唯有老老實實、不折不扣地予以執行方可。
實際上,這種看似矛盾的舉措背后,隱藏著一個深謀遠慮的計劃——其目的在于全力保障大秦北方農民的切身利益,讓農民收入更多一些,因為漢人只把米、粟、小麥視為正經糧食,而把產量暴漲的土豆當成蔬菜,當成發生饑荒后的備用糧。
通過提高糧食收購價,可以確保農民們辛勤耕耘有所回報,使得種地成為一項有利可圖之事,從而避免“谷賤傷農”這一悲劇性局面的發生,避免天下沒有農民種地。
至于南方那些被豪門世家所掌控的廣袤土地,則因糧價高漲,導致眾多佃農和佃戶深感生計艱難,難以維持溫飽,因為地里的產出,全被地主搜刮走了。
眼見種地已無活路可言,這些佃農便紛紛選擇逃離原有的地主莊園,轉而投奔到大秦所控制的農莊之中。因為在這里種植糧食,所需繳納的租金僅為原先地主收取數額的三分之一,甚至低至四分之一,而不需要興修水利,購買種子農具牛馬等大型牲畜。
最終的結果便是,越來越多的農民愿意前往大秦農莊勞作耕種,進而促使大秦的糧食儲備日益豐盈起來。
反觀那些貪心不足的地主們,既舍不得降低租金和利息,又妄圖繼續牢牢把控住自家的佃農和佃戶。只可惜,如今的大秦早已不再是剛剛涉足南方之時那般勢單力薄。
且不說大秦在南方各地開辦的眾多工廠內,已經訓練出了大批熟練工人,單單是大秦朝廷此番針對農業領域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政策,就足以令那些地主們感到束手無策、焦頭爛額了,有地無人耕種,只能讓土地荒廢。
大秦帝國在南方地區,分布著上萬家規模較大的工廠。這些工廠里忙碌工作著三四百萬辛勤勞作的工人。不僅如此,還有一個強大而團結的工會組織,將他們緊密地串聯在一起。
如今若是發生群體斗毆事件,大秦帝國的工人絲毫不畏懼。因為只需一聲清脆的銅哨聲響徹云霄,隨時隨地就能迅速集結起十幾萬名,手持鋒利刀槍棍棒堪比戰士的工人。
其中那些負責保衛工廠安全的護廠隊,更是配備了威力巨大的散彈槍,其戰斗力比南梁朝廷軍隊的戰斗力更強。
每當出現矛盾沖突時,往往都是工人們率先挺身而出,氣勢洶洶地直接打上對方家門。面對這股洶涌澎湃的力量,那些昔日趾高氣昂、不可一世的世家大族,也不得不低下高貴的頭顱,低聲下氣、賠禮道歉并乖乖認慫。
曾經坐擁大量肥沃土地的地主們,此刻失去了為之耕種的佃農勞作為動力,無奈之下只能依靠自己所開辦的工廠來維持生計。
雖然短期內還能夠勉強支撐,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狀況愈發難以維持。畢竟讓這些養尊處優慣了的地主們親自下地種田,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所以他們唯一的指望便是通過銷售工廠生產出的商品賺取微薄利潤,咬緊牙關苦苦煎熬,等著熬不住的門閥率先揭竿而起,他們好跟著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