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石緩緩地再次拿起那放置在一疊政事堂中的密折,將看完批閱完的放在左手邊,右手邊放著的是還沒有閱讀過的奏折,而這份密折正是出自首相賈宜生之手。
這可真是一件頗為有趣的事情啊!人們常常如此,當手中未曾握有權柄之時,整日心心念念著能夠擁有權力;然而一旦真正手握重權,卻又會竭盡全力去尋覓一個,能夠彰顯其權力來源具備合理性的借口,并將這權力的源頭高高供奉起來,以此來證明自身權力的神圣性與合法性,就像是君權神授,而首相的權力又來自君授,大秦早就有分封丞相的傳統。
分封丞相可比封藩王的危害輕多了,而且秦皇將丞相分封了九個,大家都是相,主持大局才是首相,大秦的疆域曠古未有,每個人才都能一展所長,又受任期制限制,不能搞世襲制,若是遇上不公平的遭遇,忍一時則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未來可期!
如今的離石并未獨自霸占管理天下的大權,而是選擇將權力下放,提出責任、義務相結合的理念,權、責、利都集中到麾下官員手中,自己只做為裁判仲裁,官員由官員自己對付。
但倘若此時那些掌控著實權的官員們心懷不軌,企圖割據一方領土,乃至萌生起造反稱帝之心,那么在尚未發明出火藥這種強大武器之前,離石恐怕也難以有太多有效的應對之策,只能靠猜忌和殺戮來應對。
即便他真如傳說中的那般擁有神奇的金手指,能夠施展無敵的神力,但想要憑借一己之力殺光,所有膽敢忤逆之人也是幾乎不可能做到之事。
畢竟天下廣袤無垠,人口眾多,誰也無法保證會不會,突然涌現出一位蓋世英雄,將他一舉擊敗并置于死地對,萬一出現一個更狠的,像位面之子劉秀那樣的大魔法師,可以召喚勛石流星雨。
到那時,等待他的結局無疑將會是無比凄慘可悲的。即便是他能夠僥幸戰勝那些前來挑釁滋事的敵人,但若從此成為孤身一人、孤立無援,失去了天下人的支持與擁護,那么未來之路想必也會充滿坎坷與荊棘吧。
然而,如果一個人被冠之以“大魔頭”這樣的惡名,那么他不僅無法容身于所在的族群之中,甚至還會成為眾人眼中能夠爆出大量金幣的超級boss。
正因如此,離石不得不持續地招攬人才、聚攏人群。在初期,由于人數尚少,從表面上來看,確實可以說是離石在守護著那些聚集起來的族群。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形勢的變化,離石順勢而為,成功地重建了大秦帝國。
到了這個時候,實際上已經不再是離石獨自保護族群,而是整個大秦在發揮著庇護的作用,保護著他。
不過,大秦剛剛建立之際,各個方面幾乎都是一片空白。在這種情況下,離石別無選擇,只能推行出自己最為了解且熟悉的發展模式——工業化以及土地革命。
只可惜,當時所處的時代實在太過早期,尚未形成完整意義上的農民階層。不僅如此,人口數量也是稀少得令人絕望,土地兼并現象遠沒有后世那般嚴重,人口變成了依附門閥的附屬品,門閥有點向婆羅門教方向發展的趨勢。
此時,社會中最為強大的勢力,并非是地主,而是世家門閥,地主的雛形居然是佃戶,還是依附世家門閥的部曲家將,處于底層的佃戶,擁有土地卻沒有種地的人口。
更為棘手的問題在于,門閥對佃農的人身控制極為嚴密,而最大的隱患則莫過于糧食危機。面對如此嚴峻的局面,離石無奈之下只得下放權力,將原本積壓在自身的巨大壓力向外轉移。
但凡遇到任何危險之事,他都會毫不猶豫地親力親為、沖鋒在前,享樂沒有。這種做法頗有些前世那種以身作則、起到模范帶頭作用的意味。
可就是這樣胡折騰,卻成了瞎貓碰上死耗子,成就了現在的大秦。
當大秦帝國終于在風雨飄搖之后站穩腳跟時,那些因局勢動蕩而幸運地獲取到權力的官員們,心中充滿了不安與恐懼。
他們時刻擔憂著離石會突然反悔,將他們手中好不容易得來的權力重新收回;同時也害怕離石為了實現高度集權,展開一場針對已發展壯大的官僚群體的血腥誅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