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宜生坐在書房里,眉頭緊皺,手中拿著一張大秦印發的紙幣,心中的疑惑愈發濃重。
這薄薄的一張紙,竟然能夠當作真正的貨幣使用,而且還被天下人廣泛接受,這究竟是為何呢?
難道天下所有人都如此愚笨,看不出其中的端倪嗎?
經過深思熟慮,百思不得其解之后,賈宜生決定首次給離石寫一封密折,向離石請教紙幣蘊含的天地至理。他此舉并非是為了阿諛奉承、向離石匯報自己的功績和所作所為,而是真心實意地想要請教一個困擾他許久的問題。
在賈宜生看來,虛心求教并不丟臉,即便是如墨家宗師南山子那般學富五車之人,不也時常與離石書信往來探討學問么?
然而,賈宜生終究還是要點臉面的。作為堂堂大秦帝國的首相,若頻繁向皇帝呈上密折,難免會讓人覺得他能力有所欠缺,難以勝任首相之位,所以他只能采取密琴奏的方式。
所以,平日里除非心中實在有難解的困惑,困擾他執行秦皇的國策時,他才會以奏折的方式請教離石,當寸,離石就是就是向他簡述了政治經濟學,以及貨幣的起源理論,為他解惑,否則他絕不會輕易給離石寫密折。畢竟,整個大秦唯有離石對工業化之事了如指掌,而在具體施政過程中,一旦遭遇難題,除了向離石請教之外,似乎別無他法。
當然,賈宜生心里也很清楚,身為首相,也就是相當于秦朝時期的丞相,地位尊崇,堪稱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若是事無巨細皆通過密奏呈報于圣上,恐怕會遭人非議,認為他能力不足德不配位。
可若是僅僅因為請教學問而偶爾呈遞密折,倒也不至于惹人恥笑,只要把控好密奏的次數即可。
這樣一來,在外人眼中,他依舊是那個足智多謀、能擔大任的丞相。這對自己的聲望也沒有損害,賈宜生第一個請教的問題,就是紙幣如何成為真正的錢,紙幣能不能敞開了無節制印刷?
想當初,那還是大秦剛剛建立國家的時候啊!此時的他還身處廣袤無垠的草原之上,置身于那座名為光明城的地方。
那個時候,不僅要鑄造金銀銅錢,就連鐵錢也曾被鑄造過。然而,當時的大秦卻不得不親自鑄造貨幣,因為局勢所迫,因為生產力不足,因為太窮!
后來,當大秦終于打回中原之后,情況卻變得愈發艱難起來。此時的大秦已然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境地,金銀這等貴重之物不僅數量稀少,而且價值過高,實在不太適合作為日常流通的貨幣使用。
要說最合適用來制造錢幣的材料,那就非銅莫屬啦。只可惜啊,偏偏大秦最為缺乏的便是銅這種資源,銅礦都在南方漢人的控制區,因為只有漢人王朝掌握了銅礦開采、冶煉技術。
由于之前五胡對于中原地區的肆意摧殘和破壞,不僅是文明程度上的摧毀,焚燒書籍、折毀城池,填埋溝渠,將良田變成草地,肆意定期屠殺北方漢人,這簡直是毀滅性的,五胡是沖著滅族去的,以至于大秦想要搜集一些青銅器都成了極為困難之事,更別提去尋找銅礦來開采了。
無奈之下,大秦只得選擇鑄造鐵錢來暫時應對緊急狀況,只有離石對鑄造錢幣興趣不大,只關心墨家搞的工業體系建立,只關心農家能出多少食物。
再看看南邊那些漢人吧,他們竟然污蔑大秦乃是來自草原的蠻夷之邦。如此一來,大秦所鑄造出來的貨幣也就只能在內部小范圍內進行流通了。
即便是與羌人做買賣生意,很多時候也只能采取以物易物這樣原始的交易方式。
至于南方的那些世家大族、門閥勢力,則壓根兒就瞧不上大秦所織出的布匹。那么問題來了,究竟為何會出現這般情形?
又是什么原因使得局面發生了轉變呢?
尤其是在經歷了與羯胡那場驚心動魄的大戰之后……